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感悟 > 正文

【每日一字】前:越是艰难越向前

2018-06-06 16:07 生活·感悟 ⁄ 共 1302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我们讲故事,常常用“很久很久以前”开场。很久很久以前,是多久以前,就不知道了,只是言说时间之久远,不可考证,反正有这么一个人,在这么一个地方,发生了这么一个故事……

前,原本写作歬,甲骨文字形从止从凡(盘的初文),或者有行旁。但到了金文,由于凡和舟字形相近,讹变为从舟,这种字形为小篆所本,于是就变成了好像人足在舟上,会前进之义,于是《说文解字》言“不行而进谓之歬”。歬字本义可能就是前进,但是在甲骨文中歬常常假借作人名、方国名,金文之中也多用其引申义,表示时间,与后相对。在秦简中(如睡虎地秦简),歬又追加了刀,变成了从刀从歬的字形,用来表示以刀齐断的意义(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剪),汉字隶变之后,上半部分止写作了䒑,歬字逐渐不用,前字逐渐增多。

当前表示前进的时候,前就带有一种趋向性,是朝着面对的方向走。这一意义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到,比如用来表示往前几步,《陌上桑》中“罗敷前致辞”,就是秦罗敷向前走了几步说话,蒲松龄写屠夫与狼的故事,说“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就是狼不敢往前走一步。还有更为强化了的意义,如勇往直前、一往无前,代表着自己义无反顾地向前进。我面对着的是前,我背对着的是后,我向前走是前进,往后走是后退。一旦意识到没有前进就是后退,我们可能也就会感受到前进的迫切,越是艰难,就越要向前。

前可引申为表方位,与后相对。前前后后,左左右右,人所言之方位,必然与人自身有着联系,或者是自己所见,或者是自己所想,或者是自己所处,或者是自己将至。人们对于方位的认知,代表着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承载着他们的情感。比如说堂前,“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都说燕子栖息旧巢,可刘禹锡写曾栖息在王谢高大厅堂檐檩之上的旧燕,此时却飞入寻常百姓人家,有沧海桑田、无限今昔之感。比如说窗前,“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人们对于故乡故事故人的怀念,总是与那些与之相关的人事景物相联结,相思到底是虚空的,还是要依托于具体的物象,王维说自己来日要在窗前,看寒梅开了没,窗前的寒梅其实就是思乡之情的寄托。再比如说马前,“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唐玄宗与杨贵妃在马嵬驿上发生的故事,大家都了解,白居易写当时六军不肯前进,无可奈何之下,杨贵妃凄楚缠绵,在马前生离死别,委婉而含蓄。

表示时间的时候,前这个字很矛盾,一方面,它的确意味着前方,可以表示未来的、在前面尚未到来的,比如前景、前程。可一方面,它又意味着过去时,是已经发生了的,可以表示时间已经过去了的、早先的,比如从前、先前。不过虽然如此,但两者又是统一的。毕竟人如果要去看前景,就要先看看从前,没有先前的铺垫,往前进的路总会艰难许多。所以古人一直说前车之鉴后车之师,以往的失败可以当作后来的教训,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忘记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今后行事的借鉴。

文明发展到今天,我们一直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生发拓展,在前人留下的经验教训中开拓向前。俗话说今年种竹,来年吃笋;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人类总是愿意为后代子孙付出,今天所做的事可能今天我们看不到成果,然而只要看得到未来,我们就甘心此刻的付出,愿意一往无前。

来源:微信公众号“zyjwjcbwz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