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夏至,合称二至,简称至。冬至的时候,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夏至的时候,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用至来表示,是因为至有极、最的意思,能够表达出冬季、夏季这二个季节的极致。
《说文解字》说:“至,鸟飞从高下至地也。”并不是。就甲骨文字形来看,至的初文像是从远处来射来的一支箭落到地面的样子,本义便是到、到达。不过要注意,这是远方射来的箭,落下的地方是眼前所见的地面,所以这个动作的终点是眼下或者说预想的某种地方,而不是不可见不可闻不可设想的。比如说风雨骤至,这个至指的是眼前,而“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个至指的就是预想的地方——千里。
杜甫写《客至》,说有客临门,字里行间都是自己喜客的心情:“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作为到达,至可以有很多种主体,承载不一样的情感。除了客至,还有春风至、秋风至。“东北春风至,飘飘带雨来。拂黄先变柳,点素早惊梅。”“秋风一夜至,吹尽后庭花。莫作经时别,西邻是宋家。”春风秋风都变成了有情之风,拂过大地,以自己的生机或萧肃,带给大地不同的变化。
由本义引申,至可以表示一种抽象的意义,指及、到达某种范围、某种地位。比如说比较常见的“至今”,表示直到现在,高适写“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飞将军李广是汉代的人了,从汉到唐,悠悠千载,边塞战争何计其数,士兵千千万万,将帅数不胜数,可是至今还追念着李将军,意味悠长。“至此”,表示到这里、到此,宋之问写“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农历十月雁南飞到这里之后北回,而我呢却不知何时才能复归来。路途遥远,归期不定,由雁而后及人,两两相形,人不如雁,忧伤哀怨。
到达总有终点,于是至也就可以表示极点、到达了极点,表示大的、程度最高的。比如所谓至善是儒家谓人的道德修养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谓至人就是指超凡脱俗,达到无我境界的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还有至德就是最高尚的道德,至仁是最大的仁德,至公是最公正、极公正,等等。唐人李冶有一首《八至》诗,诗言: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字字至理。在方位上,东西相对,有时候很近,除了东就是西,可以连在一起,有时候很远,一东一西就好像一南一北,难以相遇;清溪浅,水流潺潺,然而有时候倒影山川云鸟,就会觉得深浅不知;日月高不可测,遥不可及,然而照亮世界带来光明;而最后一句至亲至疏夫妻,更是冷眼旁观,清醒看待夫妻关系。
然而人到底是至情至性的。因为懂得爱与被爱、懂得付出与珍惜,所以能在天地之间保有自己的一份真情、一颗赤子之心。诗词里,李商隐的诗被称作“无谓而有至情”,他多情,对落花也是一片怜惜: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他深情,思念亡妻深沉而缠绵:背灯独共余香语,不觉犹歌起夜来。他重情,将离别写得动魄惊心:人世死前唯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他痴情,笔下寸寸相思都化成了灰烬: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情有独钟有之,执着有之,自伤自怜亦有之,正是这种对于人世人生的执着与眷恋,李商隐用自己的诗心和诗境,熔铸出人间的至情至性。
至情至性者,总是有感动天地的深情和不断为爱抗争的勇气。汤显祖《牡丹亭》题词中写:“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不是情到深处,不是情之至,恐怕就没有为情生死的杜丽娘,就没法演绎一出《牡丹亭》了。元好问写“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也是情到深处、情至极处的抒写,是对至深至爱的讴歌。
人生繁华多,落寞也多,可终究都是漫长人生的一瞬间,醒来之后,发现余酒尚温,不过黄粱一梦。人世如大江大海,波浪翻涌,此起彼伏,我们如何安顿自己的灵魂,如何排遣自己漂浮于世的沧桑?——或许,可以尝试做个至情至性的人。
来源:微信公众号“zyjwjcbw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