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战略·谋略 > 上合贴 > 正文

“奸商”CAD 谈股论今 妙笔生花 第二十篇(2009年10月)

2009-10-31 09:03 上合贴 ⁄ 共 18738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求索阁注】CAD者,奸商也。生于中华,大学毕业后作民工扛过大包,后为奸商,在加拿大做生意。此公人生阅历丰富,目光远大,见识不凡,其视野兼顾中西,远非一些只用国内眼光看世界的井中之蛙可比,也远非那些食洋不化,妄自菲薄之徒可及。其笔力雄健,洋洋洒洒,囊括世界风云,国计民生。为文不拘一格,极尽酣恣之能事。

2009-10-01

不了解历史,如何猜想未来?

我以前曾经讲过的“苏联毁灭的真正根源在斯大林,戈尔巴乔夫只不过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小稻草”,都是从历史阅读中作出的判断。(他们擅自决议:“外蒙古的现状须予维持”;“大连商业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苏联与中国共同经营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并且“苏联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这是大国强权政治赤裸裸的表现!中国人民艰苦奋斗,英勇牺牲,希望胜利早日来临,但中国的利益却遭到如此的损害!)

斯大林其行为更接近于俄国沙皇而不是一个共产主义者,他协助创建中国共产党的目的,根本不是为中国人民谋福利而是为了利用中国共产党与当时执政的国民党对抗从而使得苏联继续侵占中国蒙古、新疆等北方地区的领土---这一点,从共产国际派来的领导人多次不听毛泽东等人的劝告,执意以中国共产党微弱的力量去攻打大城市,造成中国共产党大量损失中就可明白斯大林的真正意图!斯大林利用初生的中国共产党扰乱中国政局以利苏联继续蚕食中国领土,与美国利用中国所谓的民主党扰乱中国政局以利美国肢解中国(在这一点上,美日是共同利益),完全是同样性质的行为。

从而,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30年代实践已经多次证明其决策是正确的毛泽东会作为右派受到党中央如此大的排挤和打压,为什么遵义会议被称为中国革命的里程碑(中国共产党从此摆脱了苏联的控制,真正成为独立的中华民族的政党),中苏为什么在60年代翻脸。

-----------------------------------------------------------------------------------------

中国崛起之势,美国日落西山之途,逐渐清晰起来。

但我们不要忘记,109年前,在苦难悲怆中的中华大地上,先贤梁启超奋笔写下了《少年中国说》激励国人,足足100年后他的愿望才逐渐成真---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少年中国!切记勿走苏联和美国的旧路。

******************************************************************************************

2009-10-08

老五兄,毛主席那段话是官方正式文件,是进入历史史册的,而他孙子那段仅仅是 个人 科研 看法---你是学理科的,总不会分不清这两者根本不能相提并论吧? 发表这种个人看法的人多得很,又不只他孙子一个,你纠着他的血缘身份来遣词造句,胜之不武嘛。

红宝书我肯定没你看得多,这是事实,呵,俺“身份差”,就算想看都不给看。....... 由这两件事看来,老五兄挺注重“身份”的嘛。这和你一贯追求的不论“身份”高低而民主自由,有点不吻合嘛。

-----------------------------------------------------------------------------------------

秦始皇统一六国,是我们这些后世人反过来给秦始皇下的定义,是从结果推论起因:从中国近2000年的统一形态,我们反过来去推导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个开端。(抱抱此时就问秦始皇:请问秦国统一六国的原动力是什么?秦始皇一愣,反问抱抱:什么叫“统一”?)

“统一”这两个字在秦始皇的大脑里就等于“征服”,他的大脑里只有“征服”这个词。他征服六国灭了六国,接着他征服百越灭了百越,征服东夷灭了东夷,唯一可惜的就是打不过没能征服灭了北方游牧民族只好修长城。...........秦始皇他满眼就只有“征服”两个字,杀杀杀是他唯一的手段。“统一”?仅仅只是我们这些后世人给他颁发的奖章,他根本就不知道。他死后连这只征服四方的大军他都带到陵墓里继续他的征服征服征服征服征服---所以你我今天看到了兵马俑。

秦始皇灭了六国后,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都是他“征服”想法下采取的措施,是彻彻底底灭六国根子的措施。只不过,这些征服措施,恰恰就完成了中国的统一。(对比一下,日本占领台湾和东三省时,采取了和秦始皇一样的“征服”手段:统一货币使用日本货币废除中国货币,统一文字所有学校只教日语日文禁止教汉语汉文,统一度量衡使用日本度量衡废除中国度量衡,禁止汉人过民族节日和风俗......等等,这些措施根本是为了征服,而不是为了统一,难道你会问日本统一台湾和东三省的原动力是什么吗?........ 这个例子并非很恰当,不过抱抱可以参考参考)

(抱抱接着问秦始皇:你和你的祖辈,不是一直都想着统一六国吗?秦始皇更懵了:啥?他们老打咱,俺祖辈是被迫自卫反击,也就我狠了一点,干脆直接就把他们灭绝了,坑杀他们几十万的男人,连他们的女人我都抓到秦国来xxxx了,让他们六国彻底的断子绝孙,哈哈哈哈哈~~~~。)

(抱抱疑惑中再问秦始皇:那,那,那周王室呢,周的统一形态没有影响你吗?秦始皇再楞:周王那家伙?用完我早扔了。)

你听那些说书的文人文绉绉的论来论去,不如去做一次山大王,就明白了。

-----------------------------------------------------------------------------------------

lanxiao兄,不对吧,“秦统一中国”和“秦统一六国”并非是完全相同的概念,特别当你提到周王室时,这两者的概念就更有区别:“秦统一六国”是周王室下的诸侯国之间的兼并---算是同源文化之间的整合,但是秦始皇灭百越、东夷等,却不是周王室的势力范围,仅仅是受到中原文化影响的地区文化,扯不到安王烈王上。....... 你的“1”,显示在你的潜意识中,把现在中国的领土等同于周王室时期的中国领土了。

从三皇五帝,夏商周,这些历史来论证“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原动力”,会进入死循环的,因为秦始皇灭了六国后,接着就发动了对东夷和百越的征服战争,为了灭百越甚至开挖了37公里的人工运河灵渠。秦始皇干这些事情的原动力又来自何处?三皇五帝吗?相反,秦始皇灭不动的北方游牧民族,恰恰就有宣称自己是炎黄后代的少数民族,秦始皇为何不去统一他们?偏偏去"统一"关系不大的南方少数民族?

从秦始皇的征服路径,可以明确的看到,凡是江河能够通达的地方,他都去征服了,为了沟通自然地理上不相连的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从而征服百越,他甚至开挖灵渠---他开挖灵渠的原动力只有一点,那就是从水路给征服百越的大军提供粮草给养补充兵员---水路是古代唯一最有效的后勤补给方式。

秦始皇干不动北方游牧民族,只能修长城---挡住,躲起来,著名的秦直道也是运输补给的交通设施。假设如果北方也有与黄河联通的水系,俺估计秦始皇的“统一”,能干到北冰洋去都难说,如果这样lanxiao兄你就更不知道该如何“形而上形而下”了。

******************************************************************************************

2009-10-09

如果仅从物质追求来作为原动力的解释,显然是不足够的。百越之地多山林茂,与中原比起来,农耕条件差太远,远不足以引诱秦始皇耗费巨大的财力物力人力去征服之。如果秦始皇征服的原动力来自于物质追求,那么他死后,应该更多的是在陵墓里放金银财宝,而不是十几万兵马俑大军。

gefeng说南方物质丰富,是错误混淆长江流域这个“南方”和百越之地这个“南方”。长江流域这个南方,是因为秦汉唐宋多次定都黄河流域,所以把长江流域称之为“南方”-----这地方确实富庶,鱼米之乡。但是百越之地这个南方,更接近的是岭南之南方,属南蛮之地,在当时何来物质丰富之说?

再说了,长江流域这个南方之所以富庶和鱼米之乡,多归功于后来东汉西汉以及三国时期吴国对其的开垦和开发(部分地区是魏国),秦始皇时期,长江流域是多沼泽不易于耕种的地区,这一点,从孙坚孙策占领江东后,对当地沼泽排水排涝开发良田的事略见一斑。在古代宋朝时,南方的粮食才占到重要地位,经济中心开始转移,俗称‘苏湖熟,天下足’。元明清时,南方粮食、鱼类就占国家赋税大部分。但在秦始皇时期,却不然。

亚历山大远征,是出于对财富的追求,所过之处劫掠一地。马其顿国内因此积累了越来越多的财宝------这些财宝对马其顿国内政治的影响,并不小。

秦始皇死后,实际上也是王死而地裂------刘邦,项羽等六国旧人纷纷自立为王拥兵互攻,只不过最终刘邦又把它们再次统一:倒不如问问刘邦统一中国的原动力是什么更合适。

******************************************************************************************

2009-10-10

正因为俺是商人,所以与文人的视角不同特别一些:通常是文人记录历史,但不等于文人说的就是历史。

关于百越之地,吕思勉先生指出,“自江以南则曰越”。............... 吕思勉说“自江以南”,而gefeng兄则说“自江及以南”,虽然一字之差,可地理上的差别可不小。 当然,今天的湖南也属于长江流域嘛,今天的江西也属于长江流域嘛,gefeng兄比吕思勉正确,呵~~。

gefeng兄既然有兴趣去讨论百越之地是不是富庶得能够使得秦始皇“物质追求”,我们抄书看看:

“越,指我国五岭之南。(主要分布:今两广及福建、云南、贵州、越南等部分地区),其土著叫越人。春秋战国时,居岭南的南越与居江、浙的于越、浙江瓯江流域的东瓯、以及福建沿海的闽越、统称越族。有瓯越、南越、闽越等多种繁称,故名“百越”。
“百越”中的于越,在战国时属楚国,散居在江南沿海。公元前224年(秦23年),始皇命王翦率军攻楚,公元前222年(秦25年),秦军攻占楚江南地区,设置会稽(浙绍兴)郡统一于越。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发动统一“百越”战,其目的在于统一东瓯、闽越、南越等土族部落。时年派任嚣(后任南海郡尉)为主将,赵佗(后任龙川令、自立为南越武帝)为副将率领五十万大军南下,兵分五路向岭南地区推进,“一军塞铎城之岭,一军守九嶷之塞、一军扼番禺之处、一军驻南野之界、一军结余干之水。注:铎城在今湖南靖西县西南,九嶷在今湖南宁远县南,番禺即今广州、南野在今江西南康县,余干在今江西余干县、乐平一带”。集结于余干的秦军一举攻占东瓯,闽越地区。置闽中郡,随后加紧向岭南进军,却遇到岭南越族首领率越人凭借地利优势顽强抵抗。至令“秦军三年不解甲弛弩”(注:准南子.人间训)。这场战争之所以打得艰苦而持久,皆因广西、湖南交界处,山路崎岖、层峦丰满、叠嶂重岩。战时交通运输上遇到很大困难。还时常遭到越人的偷袭而损兵折将。当时监御史禄是负责转运军队粮饷的秦吏,亦束手无策。”
---------------------------------------
可见,百越中的于越属楚国,是秦始皇征服楚国时搞定的,而不是征服百越时搞定的。于越居住的江南沿海尚且可以说“富庶”---毕竟后来这地方还真成了鱼米之乡,而gefeng兄亦认为秦始皇有超越时空的眼光,看到了100年后属于楚国的于越之地成为鱼米之乡所以征服之。

可是百越其它的地方呢?山多林密(摊开中国地形图就能看到),与漠北草原相比(漠北也有“水草丰茂”一说哦,漠北的沙漠2000年前似乎没有今天这么大哦,否则何来水草丰茂之说,否则何来唐代丝绸之路上的美丽的楼兰古国?“沙漠化”值得gefeng兄深入研究),哪个更适合农耕?难道爬山涉水砍伐密林的劳动量比草原引水灌溉低?

秦国大军以步兵为主,征服百越有两个有利条件:1. 灵渠沟通了两大水系后勤补给解决了;2. 百越之兵亦是步兵,远不是秦军的对手。可是对于漠北的游牧民族,这两个条件不存在,一没有水系相连后勤补给困难,二则漠北皆为骑兵战力不比以步兵为主的秦军差。而水系到不了而且热带雨林的越南秦军咋办?

至于是王死而地裂还是王未死而地裂,纯属口舌之争,照俺说,最正确的说法是:王将死地已开始裂。

“关于刘邦,原动力就更简单了:过好日子!”,哈哈哈~~~,genfeng兄这一句,直接把lanxiao的文化说(文明说)打入了冷宫。在刘邦手里才开始成形的汉族,原来其成形的原动力就这么简单:过好日子。嗯,俺觉得也是。:lol ......... 刘邦的原动力如此简单,为啥秦始皇的原动力就这么复杂这么多高手都分析不清楚?

-----------------------------------------------------------------------------------------

所以说,在中国,是文人把持了“历史”---按照他们自己的个人喜好去编撰历史。这一点,毛泽东和CAD一样,多次提出不同见解,不同的是,CAD是奸商,下九流,说了等于放屁还要被文人们嘲讽之。而毛泽东是开国伟人,他说了,文人们就赶紧给他找证据证明他见识如何之伟大---中国文人的典型特点。例如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事件。(一群文人立马嗤之以鼻:你CAD不要脸,暗中把自己和毛伟人并列,暗算俺们文人看不出来?)

吕先生当然是大家,gefeng兄仰视之很平常,不过CAD只是平视之,不为啥,他在文人体系里,俺在商人体系里,不在一个系统里,咋比高低?俺只知道,吕先生说“自江以南则曰越”时,湖南并非今天的湖南省,江西也并非今天的江西省。

先人显然有迁徙的自由不象我们有户口锁困 ,但问题是,属于楚国的于越,是百越人还是楚国人?gefeng兄可曾考证过?百越之地,可是带有地理概念的民族名词---这不是俺CAD奸商创造的,是文人们定义的。

“我只是在对比南北地理环境对农耕的影响,中华文明是由北向南发展的,而不是由南向北,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地理环境,先人再笨,也看得出来,因为植物需要阳光和水。土地和人口是那个时期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为了获得土地和人口,始皇帝要用兵,方向是哪儿?我看不出始皇帝向蒙古高原进军的动力。”
-------------------------------------
那俺商人就问问文人们几个问题:

1. 中华文明起源北方(或者说偏北方),为何不是向就近的漠北扩展,却是向遥远的山高路陡的岭南扩展?gefeng兄的解释是地理环境,俺也部分认同,俺的观点中“地理环境”的主要问题在于北方没有水系与黄河水系连通使得后勤补给困难,而南方有水系相连。另外北方是骑马的游牧民族中原的步兵不占便宜。但是俺不认同gefeng兄说的“地理环境”是沙漠、高原、光照少,雨水少。因为众所周知,秦国在初期,是兼并西北游牧民族从而扩展人口和土地的,此其一;其二,秦国本身就在北方以种植大麦小麦等抗旱作物为主,这些作物对光照和雨水的要求,远低于水稻。后来秦国占领四川盆地---这里种的是不是水稻,俺不懂,gefeng兄可曾考古过?为何秦国不扩展与自身作物环境类似的漠北地区,却去扩展自己并不擅长的种植水稻为主的南方地区?

2. 关于土地和人口。百越之地,多山林密少平原,人口并不比漠北多。俺不会考古,只会抄书,抄来这段关于两广之地的人口:“百越军在这次战争中的参战兵力则几乎没有任何史书有比较确切的记载,只能从部分考古资料中看出百越军的人数要远远少于秦军,而且当时的岭南百越基本上为蛮荒之地,交通不便,原始森林密布,自然环境恶劣,所以当时的两广总人口数根据考古学家的估计都不会超过50万,当时能战的适龄青壮年大致在5万人上下,这在不少野史中也有类似“百越土著军人数仅及秦军十分之一”的说法。但是不管怎么样,秦军的兵力是占绝对优势的,秦军为了这次战争的胜利是不惜代价的。”........两广总人口50万,是最高估计数。

赵陀自立南越王后与汉朝多年战争,直到汉武帝时期南越国投降汉朝,其南越王率领南越全国在籍的40多万老百姓投降汉朝---总人口,就算加上未上户口的“黑户”/“超生游击队”,50万够不够?

秦始皇时期,漠北人口多少?俺也不懂,抄书只抄来楚汉相争时期(算是很接近秦始皇时期了吧)的一段话:“早在楚汉战争时期,由于中原陷于战乱,匈奴族趁机南下,占领了整个蒙古大草原及其周边地区。到了冒顿单于时期人口发展到140来万”。............ 摘录自袁祖亮(主编)《中国古代边疆民族人口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起码俺看到,汉武帝时期南越国不过40万在籍人口,而冒顿单于时期的漠北,光匈奴人就有140万人(冒顿单于是在秦二世元年杀父夺下王位的)。请问gefeng兄,“土地和人口是那个时期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为了获得土地和人口,始皇帝要用兵,方向是哪儿?我看不出始皇帝向蒙古高原进军的动力。”---其实我也看不出秦始皇向蒙古高原进军的动力,不过却不是因为gefeng兄认为的漠北荒漠人口稀少,恰恰相反,是水草丰茂的草原上匈奴人口众多而且骑兵精良骁勇善战,以步兵为主的秦军,未必占便宜。.......... 光看看这人口数量,现在俺再次清楚了秦始皇为啥征百越而不是漠北。

这文人编撰起历史来,也是凭着个人喜好臆断?哈~~~。

-----------------------------------------------------------------------------------------

刘邦时,南越国就在他卧榻之侧,他这个二流子就没有因循。恰恰是他的子孙汉武帝才征服了南越国---汉武帝,瞧瞧,又是一个和秦始皇一样,雄性激素超量的雄性动物。

别管是因循还是开创,你开楼的问题:原动力,说的是主观意识。抱抱觉得,秦始皇主观上有统一的想法,才会去探索他的原动力,但是事实上秦始皇到底是主观上想统一还是主观上只想着征服客观上造成了统一?

再则,抱抱觉得,刘邦主观上可有统一的想法?如果没有何来因循二字?

-----------------------------------------------------------------------------------------

"第一是不能仅仅局限在秦本身。假如是齐楚赵统一了六国,我这个问题同样是存在。"......... No,如果不是秦国或者楚国,这个问题基本上就不存在。你可以看看齐魏韩赵燕的王,每天都在想啥的。

“第二,才是为什么这个解决问题的是秦国而不是其他六国?”............正如为什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不是中华民国能够复兴中华文明。反正历史老人不会说话是哑巴,文人们想怎么分析都行,想怎么替历史老人说话都行。类似的问题还有,为什么是蒙古人横扫世界而不是汉人或者契丹人,为什么是亚历山大打到印度而不是罗马帝国,为什么是英国引领了西方文明而不是欧洲其它国家,为什么是美国把西方文明发展到了顶峰而不是欧洲国家,等等等等,抱抱兄慢慢思考,长命功夫长命做。

“为什么中国没有像出现欧洲那样格局。”........应该这样问:为什么欧洲无法出现中国这样的格局。

******************************************************************************************

2009-10-12

非也,不是历史虚无。

而是抱抱兄把历史规律设想成人为创造了,所以才会有“秦国统一六国的原动力”这种问题出现。因为原动力这个词,就有主观愿望的意思。

而前几贴我一直强调的是,秦国也好,秦始皇也罢,主观上根本没有“统一”的愿望,只是客观上做了一件“统一”的事情。秦国主观上的愿望,我猜测只是在战国中求存(各国争九鼎只不过是意图通过九鼎这种捷径达成领导地位而更好的求存,毕竟征服这种途径太难太累),到了后期秦始皇武力日盛,觉得能够通过武力达成征服的欲望---这是实力对比后得出的结果。所以秦始皇灭了六国就去征服百越而不是去征服漠北,相反是修长城挡住漠北骑兵。

中国人大一统的思想,在秦汉时期有雏形但并不稳固,所以南越国就存在到汉武帝时期才投降而不是被开国皇帝刘邦所灭,汉武帝是另一个雄性激素超量的皇帝,有灭匈奴之雄才岂能容忍南越国的存在。之后三国时期,三国鼎立一样活得好好的大一统无从谈起,再之后四分五裂乱七八糟到隋唐,文人们总结出“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后世争皇权者为了走捷径,大一统的思维,逐渐逐渐开始强化,使得后世帝王如果没能完成(或者说大部分完成)统一,就名不正言不顺---成为一种统治压力。这种压力虽然一直存在,但是最终也要看军事实力的对比能否达成---没有一个领袖是傻子,例如清朝早期台湾割据势力的存在,以及今天台湾事实上割据势力的存在。

今天的华夏文明,拥有大一统的思想,文人们就据此寻根,寻到秦国以及秦始皇身上,于是乎认为他有个啥动力存在。但我个人认为,秦国以及秦始皇都是被动的实现统一,主观上他们只是为了求存和征服的欲望而已---所以秦始皇征百越而不是漠北。不会说话的历史老人 才是主宰者而不是秦国和秦始皇。

“为什么欧洲无法出现中国这样的格局。”............中华文明的 “统一”最早是自炎黄始,夏商周也是“统一”形态,自后是春秋战国,再到始皇帝又进入“统一”形态。而欧洲呢,统一的形态啥时候出现的?连罗马帝国也只不过统一了半个欧洲而已。一个几乎从来没有出现过统一形态的欧洲,其文明DNA中,会有统一的基因吗?

在中国,中原农耕民族长期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冲击,但是北欧的维京人对欧洲腹地长期的劫掠和冲击,又不见欧洲腹地的人统一起来对抗之?欧洲腹地的人同样长期面对外来冲击,北边,南边,东边,除了西边是茫茫大海无人外,其它三边就没有消停过。可欧洲也没有为了对抗这些外来冲击而统一过,顶多就是联合联合,打完了又再内斗。

-----------------------------------------------------------------------------------------

所以俺前面就说了,“尊王攘夷”只是个手段,是一个捷径,是诸侯在战国中求存时,比征服或者战胜这个太难太累的途径更便捷的方式,否则不会有宋襄公这种典故出现---难道抱抱兄认为宋襄公的崇高目标是为了统一中华?!哈哈哈~~~。

尊王攘夷的实质并非是为了“统一”这个如此高尚伟大远大宽阔滴目标。它本质上是一个利益驱动型的手段---走这条路比征服更省时省力些。有点类似今天俺们尊美元攘欧元日元卢布---借力打力嘛,比起四处征战彻底灭亡美国欧洲日本俄国统一地球然后立人民币为国际货币,是不是要明智些省时省力些?难道俺们尊美元攘欧元日元卢布的高尚目标是为了统一地球?嗯,这话说得好像有点早吧---未来不可预知的因素实在太多太多了。

“事实上作为诸侯国的一员,本质上就有维护一统的义务。”,抱抱兄把诸侯在乱世中求存的“手段”,上升到精神领域崇高的“义务”,才会因此问出“原动力”一词并孜孜不倦的探索之,难怪啊,呵~~~。

即便秦国象抱抱兄想象的那样,为了完成统一七国八国的大业,不惜任用奴隶商鞅等等各类人才来为中华文明的大一统思维贡献毕生的精力,可是也无法解释秦始皇为啥征百越而不是征漠北?百越与周王室好像关系不大,相反漠北一些少数民族还自认炎黄后代,按理为了大一统的思想应该不顾死活去征服漠北而不是百越。可秦始皇偏偏就是“柿子挑软的捏”死活征服了百越(虽然也很艰难),却是修起了万里长城来抵挡北方骑兵---城墙抵御骑兵的效果更佳。

难道秦始皇征百越,其目光远大到,其胸怀宽广到,是为了千年后今天的中国谋福利?!这也太惊人了吧。 那始皇帝就不是人而是神了。

有事,回头再写。

******************************************************************************************

2009-10-13

秦国拥护统一是有历史滴?那么七国八国互相砍杀都是拥护统一是有历史滴?周王室下的上千个诸侯之间的互相征伐都是为了拥护统一?!这,这,这春秋战国的诸侯们的思想觉悟也太高点了吧。抱抱兄死活觉得战国的诸侯们都有高尚的觉悟,不论是秦国还是齐国还是魏国还是赵国的王们都有坚决维护统一的崇高觉悟,就连战国时期的人民都有着自觉维护统一的崇高觉悟---要不然“历史是人民书写滴”该如何解释。

就连征服百越也是中华文明下诸侯王们“拥护统一是有历史滴”?就连百越人民也是自觉拥护统一
滴?否则“历史是人民书写滴”该咋解释?

如此追寻下去,那“姬发”统一商的原动力是什么?商统一夏的原动力是什么?夏统一的原动力又是什么?........ 那炎帝黄帝统一天下的原动力又是什么?

往前找不过瘾,接着来,往后翻,刘邦统一的原动力是什么?刘备想统一三国的原动力是什么?隋、唐、宋、元、明、清统一的原动力是什么?五代十国,南北朝互相征伐都是为了“拥护统一”?

那么多前后关联的素材,前不挑后不选,为啥就偏偏挑选个秦国+秦始皇来解剖?

把眼光放远再放远再放远,从地球到太阳系到银河系---不论xxx的原动力是什么,银河该怎么转还是怎么转,历代伟人们能影响银河系怎么转吗?假设,把中华文明设想成银河系--- 一个有其自身发展规律并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物。(请注意,俺说的是把中华文明设想成银河系,而不是把中华文明比喻成银河系。)

能不能统一,除了当事人的主观意愿外,也要看实力对比能否达成,南北朝对峙打了多少年,抱抱兄的意思是他们的国君们都是“拥护统一是有历史滴”?

与其去研究秦国统一六国的原动力是什么,倒不如去研究,为什么中华历史上,分裂时各势力之间的实力对比,总是会出现极端变化(某一方的实力增长到能够统一各方分裂势力)而不是长期维持实力均衡(三国、南北朝等都是较长时间维持实力均衡)?如果某一次实力均衡维持的时间足够长,大一统很可能就无以为继。........... 而欧洲历史上,却是长时期的出现各势力之间实力均衡的状态,英法打了百年战争都没能灭了谁。英、法、德、意、俄、西班牙、葡萄牙等等,历史上这些国家间某几国长期处于实力均衡状态。.......... 这种现象,会不会与农耕文明重集体轻个人,而商业文明重个体轻集体有关呢?

******************************************************************************************

2009-10-16

我个人的看法是,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就如银河系的起源和发展以及旋转一样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球为什么绕着太阳转,不是因为地球有“拥有维护太阳系统一的历史”,而是因为有引力存在。

历代伟人征战攻伐,也是因为有“引力”的存在---物质上的、精神上的,但最重要的引力是:能打赢!如果打不赢再怎么利诱都是不可能的---所以秦始皇征山高林密而且不产马的百越而不是水草丰茂马匹成群的漠北,汉武帝为了征漠北匈奴,祖孙三代全国养马才有足够的骑兵。如果打不赢,雄性激素再强的伟人也是无能为力的。

所以我注重的地方是这个“引力”:能打赢---“能打赢”是一个大环境(或者说大背景),并不是哪个伟人可以创造的,而是文明发展中本身制造出来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这个大环境(大背景)---用我们祖先的话来说,就叫“顺天应人”。

我注重的是为什么中华文明历史上总是能够出现这样的大环境(大背景):某一位强人的实力强大到能够统一各方势力(有趣的是,这其实是一种极端状态)。而西方文明里却是长期的各方处于实力均衡对等谁也吃不了谁的状态?

我自己观察的结果,觉得与中华文明属于农耕文明,重集体轻个体;而西方文明属于商业文明,重个体轻集体,这种关系有关。

我再思考更深的根源,我能猜想到的原因之一是:战争,对农耕文明下的社会生活的破坏,远比对商业文明下的社会生活的破坏更沉重。

农耕,要求稳定的社会关系和集体关系,一旦战火纷飞,土地立马绝收(所以古代俺们祖先对土地绝收总结出来就两个原因:天灾和人祸)。这种土地绝收几乎是即时的,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虽然仓储能挺一阵子):不但对百姓的日常生活影响巨大,对于军队的征伐也是影响巨大。

对百姓的影响,会造成民众期盼战火快快结束,尽快回复农耕维持生计---这就形成了中华文明下的一种特殊现象:民众倾向于归附各方势力中最强大的那一方,从而造成“强者更强”,越到分裂后期某一方越是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统一各方割据势力:看看历代伟人立国都能发现这个现象---这种现象,在西方文明就恰恰相反,越是到各方势力对抗的后期统一的难度越大。

战火纷飞土地绝收,对军队的影响就更大了---读读历史我们也知道,“筹备粮草”几乎是任何时期任何割据势力的头等大事。而占据土地最多的某一方割据势力,就有先天优势攻伐其它占据土地较少的割据势力,而且在持续的征伐中对对方的农耕造成更大的冲击(己方后方的农耕相对稳定),从而加速实力天平的倾斜。(胡宗南攻打延安后毛泽东为什么要刘邓冒死杀出去,就是这个原因,我以前在上合贴讲过)

反观西方商业文明,战争对社会生活的冲击虽然也大,但是商业文明是通过贸易获取利润来维持生计,在战争中同样存在巨大的贸易机会(所谓战争财/国难财,例如有奴隶贩卖和海上贸易等等等等)。商业文明的腓尼基人长期与周边国家民族战争,但是边战边做生意,居然还越战越诞生了著名的迦太基城。

公元前6-4世纪,迦太基与希腊打了约200年战争,这在农耕文明里根本不可想象---200年不种地还活不活了?而迦太基却越打越强,希腊在经历伯罗奔尼撒战争后元气大伤,迦太基与希腊的纷争大致告一段落。但取而代之的,却是与更可怕的对手 - 罗马所发生的战争。

迦太基的经济模式,是商业为主农业为辅的商业文明模式,迦太基因为其强大的海军称霸西地中海,因此亦成为西地中海的贸易中心,每年均有庞大的经商收入。迦太基拥有庞大的船队,而且居民亦善于航海,所以其海路贩运奴隶、金属、奢侈品、酒和橄榄油等商业活动很蓬勃。同时间,其家庭式手工业亦很发达,当中以纺织品最为著名。而其内陆地带 - 巴格拉达斯河谷的土地十分肥沃,所以迦太基即使在北非,亦有发达的农业,因此亦出现了奴隶制庄园。

再看看迦太基的政治架构:迦太基主要是贵族寡头式掌权,其中商业奴隶主与农业奴隶主这两个统治阶级间则往往有利害冲突,这造成了日后与罗马作战时出现和战不定的问题。而最高行政官员有两名,称为苏菲特,每年选举产生,但选民限于富有的迦太基人,不过这两位苏菲特没有兵权。迦太基与罗马一样,设有元老院,由 300人组成。元老院拥有立法权和决策权,成员任期终身。并设有公民大会,但权力有限。此外,亦设有百人会议,共有成员104人,负责监察和作出审判。

当然,迦太基在北非嘛,不算欧洲。但是提到欧洲的商业文明,不能不提腓尼基人,而迦太基城(迦太基人)是腓尼基人殖民地里最兴盛的一个---其经济模式政治模式与欧洲大陆文明之间的互相影响并不小。

再看欧洲大陆上,罗马帝国最终走向分裂,与中华文明下最终走向统一的趋势是相反的。商业文明重个体轻集体,分裂的动因比统一的动因强,任何人一旦羽翼丰满就自立山头---而羽翼丰满仅仅需要有足够的收入维持军队的战力(以贸易为主)就ok。看看欧洲各小国的历史就能明白。......... 同时,在网游里也能看到,最强大一方的势力最终都是走向分裂,因为在游戏里,没有土地绝收、集体农耕这个问题,所谓的“帝国资金来源”是多样化的,甚至可以掏人民币去购买游戏金币来实现“资金充裕”,所以,分裂是其主要倾向。

另外,欧洲大陆上,土地的大小并非决定国家实力的决定性要素(并非不重要,但不是唯一重要),领土并不大的葡萄牙也曾经称霸(葡萄牙发现了印度,胡椒等贸易给葡萄牙提供了巨量的经济来源)。西班牙称霸也是因为海外贸易,英国称霸也是因为抢了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海外贸易。商业文明的特点就是边战边做生意---天生的战争爱好者。而农耕文明恰恰相反---天生的和平爱好者,否则没饭吃啊。

当然,欧洲没有肥沃的大河系来产生足够的农耕文明,多山少平原少大河三角洲的自然状态,也使得其商业文明比农耕文明更兴盛。而商业重个体轻集体,资金来源多元化,都造成了欧洲小国多,各国间长期实力均衡谁也灭不了谁。

从文明自身的起源与发展来看,秦国+秦始皇为啥统一六国根本微不足道。而秦始皇统一中国的重要性在于,对2000年后今天我们这个国家的影响,依然存在。

******************************************************************************************

2009-10-27

1. 先祖说得很清楚:天时、地利、人和。“人”的作用力只排在第三位。所以我说把文明看成类似银河系的客观事物,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其自身的起源与发展是依照天时、地利、人和进行的客观事物。商业文明和农耕文明,只是人类文明较有特色的两个分支--- 一棵大树的两个枝桠而已(还有游牧文明等等),兄台觉得一棵大树的两个枝桠之间的本质区别在哪里?可是大树的任何一个枝桠都长得不一样啊,是什么导致两个枝桠长得不一样?是光照?是树干的水份输送通道?是受风面?还是因为各自枝桠上树叶的数量不同排列方向不同(政治架构和经济模式外延不同)?

2. 如果宋朝可以划归商业文明,那么今天执世界农产品之牛耳的美国,就该划归到农业文明了?呵~~~。 宋朝为了不打仗那是经常滴割地赔款,我们后世人把它批驳为“苟且偷安”。宋朝更像是“边疆战事”而非两国全面交战,否则怎么会“西湖歌舞几时休”(汉武帝灭匈奴那才是举国之力)。宋朝时商业发展旺盛,是因为皇权衰落的结果,中国自古皇权一直是压制商业的,但是在宋朝,皇权衰落,试问连皇帝的爸爸和哥哥都被关押在黑龙江做奴隶的国家里,帝威何在?帝威不存,官府拿什么压制商业,皇帝连自己的爹都管不上,算个屁啊,下面的官员还不加紧跟商人合作合作啊。更别说皇帝的亲妈被掳掠后在北方做性 奴竟然被干出了两个孩子,之后才被皇帝赎回来,这样的国家里,皇帝是个屁啊,皇帝连自个儿的脸都没有。没有皇权的压制,所以宋朝的商业发展特别旺盛,并非啥鸟特别的政治制度。

3. 哈勃望远镜前段时间发布了一个新照片:两个庞大的星系相撞开始互相融合(照片显示已经形成了新的星系核心),两个星系里面数亿的星球开始重新寻找自己新的运行轨迹 --- 把这两个星系看成两个文明。“那么,应该重视的阶层又是哪些,与之相应的政治架构又当如何?”---届时政治架构会自然而然的顺应新的文明形态,正如相撞星系里数亿的星球会重新找到自己新的运行轨迹:你我没必要也不可能为这些星球设计新的运行轨迹。

******************************************************************************************

2009-10-28

俺这个商人,与你们学究的思维方式确实不一样:好像没有学究考虑过宋皇室连窑子都不如的名声,如何有帝威,统摄朝政?我敢打赌,宋朝时民间肯定有用宋皇室来做比喻骂人下贱的。 看看《水浒传》《包青天》等,就看出宋朝中后期时皇室帝威何等没落。中国自古都是皇权压制商业---名曰官商,宋朝皇权衰落,民间商业自然就旺盛。

******************************************************************************************

2009-10-29

孟老夫子是个典型的 人权派,民主自由派,其著作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就是 “以民为中心”,换句今天的时髦话,叫“以人为本”---孟老夫子们强调的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其着眼点是“政”(国政,民政,仁政)。如果仅从人类社会这个角度去看国家政治问题,那显然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因为此时天时与地利事实上都已经成为固定参数,一个政权要想长治久安,最大的变数在“人和”,孟老夫子因此特别强调“人和”,并举几个例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但是我上文在讨论的是人类文明里面的农耕文明和商业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和融合,你敢说人和大于地利,地利大于天时?哈勃望远镜里看到的两个星系的碰撞和融合,你敢说人和大于地利,地利大于天时?着眼点不同,论述的方向就不一样,老五兄,你学富五车,难不成竟然读出个书呆子来了?啊?........所以我为什么前文多次一再强调“把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看成与银河系的起源和发展一样的客观事物,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就是因为你们这些学究的眼光,跟孟老夫子一样,满脑子都是“人”和“政”,以为把“人”搞定了,“政”就无忧了,就搞定未来的一切一切了,未来就完美了无忧了千秋万代了---这是“人定胜天”的思路,是过分强调“人”的作用力的思路,儒家就有这个特点。

再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国家的创立,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这时谁敢说人和大于地利,地利大于天时?)。但是如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立国60年,天时与地利已经相对固定,唯有“人和”是一个最大变动的参数,是一个决定政权能否长治久安的重要参数。“人和”这个参数一旦出现巨变,天时与地利又将成为决定下一个政权能否出现几时出现的重要参数。......... 老五兄,俺商人这几段话你能读懂不? 你啊,读完孟老夫子的书,就去读读道家的书,道家更强调“天与地”的作用力,中和中和。(我个人觉得,儒家偏重“人”,道家偏重“天、地”)

很多学究每天在考虑的,是:如何让今天的政权长治久安。这不奇怪,因为他们这样思维的目的,是为了“民众的福祉”,是一种道德高尚的行为。毕竟政权更迭意味着兵灾战祸,最终受苦的必然还是“民”。为民请命,为民考虑,是一个学者应有的道德标准:此时人和大于地利,地利大于天时,是高尚的行为。

但文明,这个以人为载体的客观事物,它的起源和发展,遵循的是事物的客观规律而不是人类的道德标准。今天,农耕文明的中华文明,与商业文明的西方文明,走到了碰撞交融的十字路口,学究们如果又从“人”和“政”的角度去思考两个文明的碰撞交融,就跟为两个碰撞交融的星系里的数亿星球重新设计运行轨道一样。

-----------------------------------------------------------------------------------------

自古,一个国家内,商业的发展,与皇权的集中度成反比:不论是农耕文明还是商业文明,都如此。所不同的,通常农耕文明的国家地域比较大些,皇权对商业发展的压制比较明显---受制于古代交通工具的能力,商人们较难逃脱皇权的手心;商业文明的国家通常地域比较狭小,皇权对商业发展的压制相对小些---商人们在这个国家不好混就跑旁边国家呗,反正国家小,走路(航海)都要不了几天。

英国商业最旺盛国家最强盛的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对这位维多利亚女王的评价就是“在国事上几乎什么都不做”。中国汉唐盛世之时,对民间商业也是宽容少限制的,这些是皇权的主动让位,而宋朝,是皇权的被动让位。

皇权要压制民间商业垄断官商,就需要强有力的政权体系,这个体系除了需要很大的经济收入支持外,也需要皇权的威严与合法性来点缀,否则皇帝根本无力控制这套政权体系来为自己服务---丢钱丢粮但是丢不起人。丢人的事,最敏感的,就是国土与主权(宋朝那是成天的割地赔款丢人丢到极致,晚清也陷入了这个深坑。中印战争如果不打,新中国就有垮台的危险),蒋介石就是因为没有注意这个问题,白白丢了东三省是其人心相背的分水岭,成就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例如刚刚去世的开国上将吕正操,就曾是原张学良东北军的团长,张学良的少校副官)。丢人的事,其次就是道德情操方面的,例如弑父夺位,后宫淫乱等等,宋皇室更倒霉,是亲爹亲妈被掳掠到漠北做奴隶和性奴。

封建时代,皇帝(皇室)就是政权,所以皇帝(皇室)丢人,就会难以驾驭政权体系,下面的官员阳奉阴违的概率大增,民间商人就会乘虚而入与各级官员利益勾搭。只要做过商人,对此都会深有体会的。

-----------------------------------------------------------------------------------------

人类一直在向着统一迈步,在古代,其手段主要为武力战争,今后,会以经济融合为主要手段。

我感觉有一个现象:人类一直在向着统一迈进,其根源在经济而不是政治。

-----------------------------------------------------------------------------------------

人这个主动性和能力的活跃因素确实是存在的,这就是“人和”,但是在文明等客观事物的起源和发展中,更具决定性力量的,是天时和地利,“人和”只排第三位。只是在人类社会这个视角里面,“人和”相对于“天时地利”更重要些。

老五兄不要忘记辩证唯物主义的另一面:两千年前的人,想象不出人类能够登月,显然更不可能知道星系这种庞大力量的存在;可是人类可以登月时,我们却发现更庞大的自然力量的存在---星系碰撞,以及更多更多的未知。两千年前的人类,觉得电闪雷鸣火山喷发地震海啸就是大自然最大的力量,也想象不出登月;可是两千年后的人类,登月了,却发现原来大自然还有更大的力量存在,电闪雷鸣实在太小儿科了---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

古代希腊哲学家基诺在回答学生的疑问时说:“大圆圈的面积是我的知识,小圆圈的面积是你们的知识。我的知识比你们多。但是,这两个圆圈的外面就是你们和我无知的部分。大圆圈的周长比小圆圈的长,因而我接触到的无知的范围也比你们大。这就是我为什么常常怀疑自己的知识的原因。”---这不正是两千年前的人类与今天的人类的写照吗?

我不否定终有一天 人类 能够影响 甚至决定“两个碰撞交融的星系里的数亿星球的运行轨道”,可是到了那一天,我们人类又会发现怎样的人类左右不了的更庞大的自然力量呢?

我前文说儒家偏重“人”,道家偏重“天、地”,但并非认为道家比儒家高一等级或者儒家比道家高一等级:它们两者的侧重点不同,应用的背景也不同---把它们放在各自合适的环境背景下时,它们都是正确的,但是把它们放在不合适的环境背景下,它们都是错的。举例来说,儒家偏重于“人和”,把它应用到治国上,就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如果把它应用到建国上,就错得一塌糊涂;类似的,道家偏重于“天时、地利”,把它应用到建国上,就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如果把它应用到治国上,只会造成政权更迭的频率更高。........ 从刘邦、朱元璋等开国皇帝的建国过程,以及毛泽东等人建国的过程,我们会更多的看到道家的身影(毛确实也对儒家颇有微辞,例如批评知识分子的迂腐时引用:“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时,曾说“三十年都不会成”。);但是治国呢?周恩来更多的具有儒家的风范,要他领导去建国就是勉为其难(中共早期他是主要领导人之一,而毛不是),但是治国,周恩来却是古往今来难得的人才。....... 儒家适合治国未必适合建国,道家适合建国未必适合治国,并非简单的儒家比道家高或者道家比儒家高,要看当时应用它们的环境背景。老五兄可看明白什么叫书呆子?

******************************************************************************************

2009-10-30

所以说啊,文人们凑在一块那是永远没有标准答案的:谁都说 对方错 自己对。

正如马恩和孟德斯鸠等等,就已经吵得个一团糟,谁都说对方错自己对,然后你们这些学究呢,就把某个奉为神明和偶像加入吵架的战团,继续进行 自己对 别人错 的争论。

这文人不争论是没有工资滴---这是你们的原动力。俺是商人,争论对我而言纯属茶余饭后,因为俺的收入不从这里来。

人类不停止的要证明自己就是神明,却从未能够成功证明:今天的人类发现宇宙之大时,就认为古代人类仅仅只是处于“婴儿期”,未来的人类如果发现宇宙之外还有宇宙时,就认为我们今天的人类才是“婴儿期”,古代的人类那根本就是“胚胎期”了,甚至仅仅是受精卵而已。........ 人类的认识不断在扩展,但是人类发现其未知的知识不是少了,而是更多了---继续争论,继续去解决这个困局。

2009年的老五兄们藐视公元前209年的人类,那么,20009年的人类们,又会如何藐视2009年的老五兄们呢?难道20009年的人类就没有未知的事情了吗?呵,不可能,只会比今天更多不会比今天更少。

所以呢,俺商人就老老实实的过好每一天的生活,老老实实的在经济活动中发挥自己作为一个个体所能产生的作用力。文人们呢,就从千千万万个我这样的人的行为中去发现和总结出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自然规律---这不是理想这是幻想,只要人类存在国家、政权、民族,就不可能找到,即便人类统一,也未必就能找到:人类能存活多久都是一个未知的问题。

再往下讨论,俺就要被扣上唯心主义的帽子,在今天的政权下那是属于咔嚓的。 ...... 学究们思考时,好像从来不曾考虑“人给人整事”这个因素会产生多大的蝴蝶效应?

最后再“唯心主义”的来一句:马克思也不是神,孟德斯鸠也不是神,黑格尔也不是神,牛顿也不是神,爱因斯坦也不是神,谁把别人当神明看待,他自己就一定是蠢猪+傻X。

人类每一次认识上的进步,都是在打破上一次“神明”“权威”的桎梏中开始的。

-----------------------------------------------------------------------------------------

墨子是法家啊,那玩意最终是走向共和的。 在2000多年前因为太超前而被皇权打入冷宫,属于“错误”言论,哈~~~。在今天这个合适的背景下,它又“相对正确”了--- 对,错 本就无绝对。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