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感悟 > 正文

【每日一字】风:春风拂过,万物皆绿

2017-06-06 16:46 生活·感悟 ⁄ 共 1257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三国演义》中,赤壁之下一场东风一把火,让曹操几十万大军大败而逃。唐朝诗人杜牧有诗道:“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之战中如果不是诸葛亮借来东风,或许一切将全然不同。

“风”是一种自然现象,有实无形,古人是如何用文字表达它的呢?甲骨文中,“风”与“凤”是同一个字,写作

,形似凤鸟。古人认为风的产生与凤鸟有关:天上神鸟振翅飞过,扑扇空气,人间就吹起了风,于是画一只神鸟凤,尊为风神。后来,小篆的“风”字用虫代替了凤鸟。《说文解字》中说:“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古人认为风在自然界起到变更节气的作用,风动则虫生,体现了风使万物复苏,让自然充满生机的特点。

在农业社会中,风对于国计民生至关重要。风的方向、时节、强弱、干湿不同,直接影响农业生产,进而影响年成丰歉和年景吉凶,甚至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动荡。风调雨顺就意味着物阜民丰、安居乐业,即所谓“太平之世,风不摇条”。因此,古人对风十分重视,对风的习性有着悉心周到的观察、理解和把握。如将风按照空间性分为“八方之风”,按照时节性分为“四季之风”,并创造了不同汉字来区分不同性状的风,如形容疾风的“飉(liáo)”、形容微风的“飗(liú)”,以及形容不同风声的“飒”、“飕”等。

民间的习俗像风一样流行,影响到一大片区域,风的含义便从自然现象引申为社会风俗。古有“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之说,而最能集中体现一个地方风土人情的就是当地的音乐歌舞,因此,一个地区的民歌民谣也被称统为“风”。历代官方都设有采风、省风的专门机构,通过收集整理民间歌谣乐舞,以把握民众的思想情绪、需求愿望。《诗经》中的国风就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160篇土风歌谣。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诗》总六艺,风冠其首”,“国风”加上《楚辞》中的“离骚”合成的“风骚”一词,成为古时文化、才华的代称。

对于每个人来说,我们的生活态度、处事方式与价值追求被称为作风,它的形成也与风有很大关系。中国古代哲学认为,人是由天地自然孕育化生而成的,自然界的风同样也以某种方式存在于人体之内,被称为“气”。体外之风,指作为人生存环境的天地之气、社会风气,古语“八风之序立,万物之性成”,讲的就是这种外界之风对于人性养成的作用;体内之风,指作为人生命主体的神气、正气,孟子“养吾浩然之气”,讲的就是这种内心之气对于人心灵的作用。因此,一个人作风的形成,是受外风、内气的交互作用,既能体现其心中“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的正气,同样也能折射出他所立身的社会之风气。反过来,一个社会中每一个人的作风汇聚,则形成了民风、社风,这种风看似无形,却有春风拂过、万物皆绿的力量,潜移默化地陶冶、浸润着人们的道德情操。

从风调雨顺到世风民风,从“风骚”并举到高风亮节,简简单单一个“风”字,却将人类主体与天地自然、社会文化、道德人伦等各个方面融会贯通,从中我们看到了自然法则与社会准则、人性内涵与天地节律的互通互动、和谐统一,让人不禁感慨:“妙哉汉字!”

来源:微信公众号“zyjwjcbwz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