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战略·谋略 > 正文

谁为谁狂:评点环球时事(2007年10月)

2007-10-31 15:49 战略·谋略 ⁄ 共 19497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2007年评论03:中国的周边的环境是不是很糟糕?

每次我看世界地图,都会异常羡慕美国,这个国家真的是得到了上天的偏爱,美国之所称霸全球,印证了中国那句古话“天时、地利、人和”,美国在“地利”方面的因素很关键,就是在美利坚合众国周边没有给它形成制约的大国,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美国可以避免本土上的战争,为经济发展保持一个稳定的国内环境:美国的北边是加拿大,地广人稀,处处依赖美国,加拿大人甚至可以算半个美国人;美国东西两边均是海,这两个方向不存在近邻,隔海相望的邻国都在几千公里之外了;美国的南面则是墨西哥,虽然算是一个大国,但是论实力水平无法与美国叫板,历史上倒是屡次被美国所打败,现在的墨西哥也算是美国的盟国,不会给美国带来任何的安全威胁。美国南边的古巴是完全反美的(其实也是被美国逼的),但是国家太小,对美国的威胁基本只能停留在游行集体会喊口号的程度;美国周边最大的不安全因素似乎来自东北角,阿拉斯加与俄罗斯联邦的远东地区虽然是隔海相望,但是地理距离并不是太远,偏偏俄罗斯联邦的远东地区比加拿大还地广人稀,基本也不会给美国的国土安全造成什么威胁。
我们再看看中国的周边形势,就看似极不容乐观了,甚至可以用险恶来形容,可以说,中国的四面八方几乎不存在可以安忱无忧的方向,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均与有关邻国(南朝鲜、美国、前苏联、印度、越南)发生过军事冲突,虽然无一次失利,虽然这种军事上的冲突已经成为历史,但是这种四面交锋的事实很让我们为国家的安全形势担忧:北面,俄罗斯与中国接壤的边境线超过四千公里,现在虽然与中国关系友好,但是这个历史上强占过中国大量领土的国家始终对中国怀有戒心;东面的韩国虽然与中国并无陆界接壤,也不像中日那样有历史与领土纠纷,两国最大的争议之处就是关于专属经济区划界,但是这个东亚的政治边缘国家却在近年来主动制造出与中国的新纠纷,无论是长白山与苏岩礁,还是对朝鲜半岛历史的民族主义扭曲方面,这都无法让我国坐视不管,韩国如果任由目前这种不理智的行为进行下去,中韩之间难免会发生冲突;东部的日本就不用说了,有历史纠纷,有领土纠纷,有海上专属经济区划分的纠纷,还有对台湾问题的推波助澜,这个国家一方面积极支持美国对中国进行军事制约,一方面不断扩张军事力量,已经给中国造成了最现实的威胁;中国的南面与东盟各国接壤,南海问题成为了中国与各个相关国家友好关系的最大的挑战,南海问题一日不得到最终解决,中国就一日无法确保南部的安宁;东南方向的印度同样是一个让中国不安的国家,双方大面积的领土纠纷以及历史上的军事冲突,再加上印度崛起的事实,这个方向也成为让我们最为担心的一个方面;西面,虽然与目前中国与中亚各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但是这个地区却是东突恐怖分子的集散地,在这个方向上,中国没有重量级的国家对手,却不得不面对对国家造成极大制约的恐怖主义,而且这个区域也是世界上政局最为动荡的地区之一,这样政治动荡的邻国对于中国也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除此之外,中国的周边还有一个值得百分之一万重视的邻国,谁?美国!中国不是美国的近邻,但是美国却是中国的近邻,从韩国、日本到关岛、中国台湾,再到新加坡、阿富汗及其它中亚国家,美国的在中国东、南、西三个方向的军事存在直接将中国限制在了一个它愿意接受的范围之内,而事实上仅仅操纵一个台湾问题,美国就可以牵制住中国最多的注意力,使得中国只能将对外的关注收回来,更多集中在国内的台海问题上面。
除了周边的不安全因素,我们还要面对有政治敌意的欧洲,中国至今还处在欧洲的对华武器禁运的惩罚之中,英国的一个井窖盖丢了,都会引起对中国的强烈批评,这些欧洲国家一方面享受着中国低价产品,另一方面则给中国制造种种麻烦,中国的民主与人权或许是他们关心的,但是这并是欧洲关注中国的最终落脚点,欧洲沙文主义者不希望出现一个达到美国量级的超级强国,一个有部分敌意的欧洲对于中国而言,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不安全因素?
如此分析下来,我们就可以理解中国的周边环境有多么的险恶,这种险恶环境的形成,有历史的因素,有意识形态的因素,也有大国利益博弈的因素,这些因素导致了我们不能期望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解决这样的险恶局面。在这样险恶的一个周边环境下,要处理好与各邻国的关系,要为国家的发展制造一个宽松和平的环境,显然是需要大智慧的,国观经常有网友希望政府对一些问题做出强势的、直接的、清晰的反应,事实上,这是下下之策,美国经常对国际事务做出强势的反应,比如美国喜欢用种军事行动与经济制裁解决国际问题,事实上,到今天为止,世界感觉最不安全的大国不是中国,而是美国。综合实力世界第一的美国尚且无法控制对外一味强势的后果,更何况是还处于发展阶段、各种国内问题众多的中国。
所以,我们在看国际问题的时候,切忌冲动,中国要在这个世界长久地生存下去,要学会与周边国家和谐地相处,而不能只图一时之快,德国与日本,甚至法国、前苏联在历史上图一时之快的结局已经给了我们足够的教训来吸取,在现实阶段,维护国家利益的手段并非只有强势手段的一种方式选择,通过一种和谐的方式来解决国际问题正是中国式智慧的优势之处。
讲到这些,许多网友会比较关注我们应该怎样做才最符合自己的国家利益。事实上,我个人的观点是继续维持现有的方式,至少在中国没有成为真正的超级强国而让周边国家主动作出调整之前,中国都应该采取一种以协商式为主的方式来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各种纠纷,这种方式或许不一定谈出一个中国乐于接受的结果,但是至少为中国赢得了时间,当中国的综合国力达到世界第二甚至是第一的时候,一些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很简单的一个推论,如果中国有2-3个航母舰队活动在南海海域,周边的国家会无视这种存在而继续驱赶中国的渔民并大言不惭地宣称对南沙群岛的主权吗?
事实上,中国周边的险恶的安全环境已经在发生变化,根本未到糟糕的地步,作为普通网民,我们往往只看点而不看面,大家关注的只是某些焦点,如中印的东部领土纠纷,中日的钓鱼岛纠纷,中韩的苏岩礁纠纷,却忽略了我们国家周边环境的整体方面所做的努力:在北方,我们与俄罗斯划定了全部的边界线,这意味着中国已经与这个超级军事大国没有了任何存在官方争议的领土,这保证了中国在整个北面不必担心因为领土而导致的纠纷;在东部,我们继续保持了与朝鲜的良好的关系与影响力,这足以在一定的时期内对美国、韩国、日本对中国的牵制进行反牵制;在南部,自上世界90年代以来,中国解决了和老挝的陆路边界问题,与越南划定了北部湾边界,对于南沙群岛的争议则继续推行搁置的方式,因为这个区域没有一个足以与中国抗衡的大国,所以南沙群岛争议的主动权始终在中国的手里,我们没有必要担心搁置一段时间会有损害中国的利益,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最佳策略就是搁置争议而不共同开发,将这块富含油气资源的区域作为中国的战略资源储备,这才是最佳的策略;在西南方向与印度的边界问题是一个大问题,但是中国握有两个极大的优势,一是地理优势,中国面向印度的是印度的军事力量难以逾越的青藏高原,而印度面向中国的却是他们的腹地,一是中国拥有巴基斯坦这样的一个铁杆盟友,仅仅这两点就足够让明智的印度无法对中国采取强硬的手段;在西部,中国通过上海合作组织建立起一个有效的反对恐怖主义的多国联动框架,一方面可将恐怖主义的行动限制在一个可控的范围之内,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维持与中亚各个邻国之间的稳定关系。
中国在建国之后一直致力于边界问题的解决,通过上世纪的六十年年代与九十年代的工作,14个陆地接壤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朝鲜、越南、老挝、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中,中国已与其中的12个签订边界条约或协议,划定边界约占中国陆地边界线总长度90%,边界问题的解决意味着减少了因为边界争议造成冲突的可能性,这使得中国可以集中精力做两件事,一是发展经济提高国力,一是解决台湾问题。
如此一看,我们会发觉,中国看似险恶的周边环境其实完全处在国家的控制之中,不但没有恶化,反而一直都在向着对我们有利的方向发展,假如我们将周边的定义再扩大一些,大家应该也可以理解中国为什么超级重视非洲的原因了,中国重视非洲的真正原因是石油等资源吗?非也,如果非洲的石油在世界能源版图中真的有很重要的位置,那么美国、欧洲、日本都将会给予极高的重视而非现在这种相对漠视的态度了,中国要做一个真正的世界大国,就需要有足够的政治支持及经济支持,非洲的存在既可以为中国提供政治上的支持,同样也为中国提供了一个虽然现在规模不大但却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的市场。
事实上,中国应该已经找到了一个彻底改变自己与世界各国关系的最佳武器,那就是全球化,我们既要大力发展对外出口,也要增加进口规模,既要大力吸引外国投资,也要鼓励大规模对外投资,目的是让世界上的各个国家与中国经济结为一体,要让其它国家从中国的经济发展中获益,让它们无法接受脱离中国经济而存在的局面,那么,许多问题就不成为问题了,举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澳大利亚,这个美国阵营里的国家近年来很少有什么反华的作法,在许多涉及中国的问题上立场谨慎,为什么?因为澳洲大陆无法脱离中国经济的影响,如果没有了中国市场,这个国家的经济就不可能获得持续发展。
涉及到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这里提一下蒙古共和国,因为历史上的渊源,许多国观网友都在设想蒙古重回中国的可能性,事实上,处于中俄之间的蒙古反而成为了中俄之间的一个缓冲地带,某种程度上是中国北部的一个屏障,因为它的存在,使得中俄领土的接壤处远离其欧洲中心,使得中国无需要在整个北面都接受俄罗斯的压力,尽管目前这种压力在短时间之内并不会给中国的国家安全造成威胁,但是我们不能不考虑这个历史上就缺乏对中国友善态度的国家在未来会不会有不友好的举动,所以蒙古在短期内会不会重新成为中国的一部分并不一定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这个国家应该是一个保持独立、不受俄罗斯控制、对华友好的国家。(谁为谁狂于2007年10月3日上午)

-----------------------------------------------------------------------------

●2007年评论04:朝鲜半岛将走向何方?

只要是中国人就不能不对朝鲜半岛的两个国家怀有复杂的心情,一方面,老一代人不能忘怀抗美援朝战争中我们的国家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另一方面,年轻人无法忍受韩国近年来在对华的一些小动作。
无论我们用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这个半岛上面的两个国家,喜欢也好,厌恶也好,有一个事实无法改变,在世界上再找不出一个区域可以像朝鲜半岛这样完全由一批大国所环绕,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无一不是有着巨大影响的国家,无论朝鲜与韩国愿意不愿意,它们都要接受的事实是,朝鲜半岛自古以来就是世界大国的角力场,与过去不同的是,现在在这一个区域参加角力的国家不只一两个,而是多个,我们看看六方会谈的参与方就知道了,无论朝鲜人与韩国人愿意不愿意,这个区域的国际事务甚至还有部分国内事务并不能由它们自己决定,过去不能,现在不能,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还是不能。
朝鲜人明白这一点,韩国人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中国网民应该可以理解韩国在近几年来一些行为,对于中国人而言,近代史是我们的恶梦,而对于朝鲜半岛的国家而言,整个历史似乎都是它们的恶梦,所以对于整个民族历史的自卑感使得这两个单一民族国家(应该说是处于南北分裂状态的一个国家)总是试图证明自己,朝鲜用偷偷绑架日本人、大力发展军事力量的方式证明自己,韩国人用拚命发展经济,通过与邻国不断地强化历史纠纷与领土争端、甚至向战乱国家大规模派出传教团这样的方式证明自己,结果,它们的行为或者邻近的相应大国视为偏激,或者得到了不愿意承受的结果。
历史不是一成不变的,朝鲜半岛处在不断的变化当中,在古代史作为中国的属国,在近代史作为日本的殖民地,在现代史与当代史中同样要依赖大国的支持才得以保持政局的相对稳定,那么接下来,朝鲜半岛会走向何方呢?短期内实现统一,作为一个单民族的统一国家在东亚真正崛起,这种可能性有多大?
在分析朝鲜半岛上的这两个家会走向何方之前,我们必须明白它们的现状怎样。
作为仍是社会主义阵营的朝鲜,它在重复我们过去的弯路,而且至今并没有从这个弯路里完全走出的迹象,这里不做更多笔墨。关于韩国,倒是应该引起我们更多的关注,对于中国而言,韩国是一个特殊的国家,这个国家并不与中国有陆路接壤,同样作为美国的盟国,韩国并不像日本那样有许多明显针对中国的军事敌意,这个国家虽然就在中国的边上,但是却是周边国家中与中国建交最晚的一个,从建交至今,韩国从来都没有对华发表过任何强硬的表态,许多中国人一直对于韩国人对日本的强硬表现赞赏有加,中韩之间本来是没有什么明显的纠纷的,但是似乎在一夜之间,这种纠纷就来了,如果说历史问题十分复杂尚有一定争议的话,那么关于领土的问题则纯粹是韩国人自己主动制造与中国的矛盾了。
我无法确认中国与韩国的历史争端是不是起于2004年中国将完全在中国境内的高句丽古城申遗,但是的确是自从那个时候起,韩国人开始了近乎疯狂的表现,他们开始用各种经不起推敲的方式来挑战中国的底线,一方面试图通过的扭曲的历史教材来证明朝鲜民族在历史上的“强大”,一方面又在现实的经济利益驱动下想方设法要从中国的蛋糕中划出一块到自己的碗里,缺乏有大局观的政治家的韩国显然不清楚如何应对现在的情势才符合自己的利益,什么才是韩国真正的国家利益,难道在中国的大陆架海底礁石上建一个人工建筑就可以改变这片海域的属性吗?难道用改掉汉城的中文名子,在历史书中自欺欺人地将朝鲜文明置于中华文明之上就可以真的改变历史吗?难道韩国不知道与中国的贸易总额在2007年将要超过韩美和韩日贸易的总额吗?韩国不知道中国的市场为其提供了巨额的贸易顺差,并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吗?与中国保持良好的关系,从中国的经济发展中获利,这远比制造一些矛盾纠纷来安慰国内的民粹主义的不安情绪更重要,韩国人似乎没有看到这一点。
所以,我们看到了一种背离了时代潮流的局面在韩国出现,这个靠对外贸易实现了经济腾飞的国家越来越体现出一个单一民族国家容易出现的问题,越来越缺乏开放性与融合性,缺乏全球性的战略眼光,所以这个国家会出现许多杞人忧天式的可笑想法,担心中国的朝鲜族自治州因为人数减少将不复存在,担心韩流在中国退烧,甚至担心在现代文明的框架下重新成为中国的属国。不需要置疑,现在韩国对中国的厌恶情绪甚至超过了日本,日本之于韩国更多是一种屡次被欺凌的刚性痛苦,而中国对韩国,除了因为中国的存在而导致国家分裂的刚性痛苦之外,更有整个朝鲜文明无法脱离中华文明的母体影响的精神迷茫。所以我们看到很奇怪的现象,我们在事实上更痛恨的日本从来都乐于承认中华文明对日本文明的影响及推动作用,而GDP不到日本五分之一的韩国反而处处要生硬割裂历史事实甚至会闹出朝鲜文明激活中华文明这样的笑话。
日本人不愿意正视的历史只有几十年,而韩国人不愿意正视的历史却是几千年,朝鲜半岛这几千年来为大国所影响控制的历史如同一个巨大的包袱压在朝鲜民族的身上,当他们实现了经济的腾飞,他们在经济上感觉高出中国一等的优势下,历史上的精神枷锁让他们越发无法忍受了,所以我们看到韩国人无处不在的拙劣表现,除了在中国的大陆架上偷偷摸摸的搞人工建筑之外,更有其它形形色色的表现,从韩国运动员举着牌子声称对长白山的“所谓主权”,到宠物店老板在图片中将韩国宠物的形象挂在中国宫殿上,再到韩国的国旗覆盖了中国大陆的舰艇徽标,这个国家或国民的这一些作法并不能给这个国家带来任何的实质利益,相反只能提高中国的警惕。
也正是这个国家的这些幼稚作法,印证了这个国家在国际政治中的低级表现,所以我们看到这个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反而在国际政治地图中的影响中越来越无足轻重,甚至韩国人自己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即便大韩民国成为世界经济大国,GDP即将进入万亿美元俱乐部,但是无处不在的自卑仍然是这个新兴国家的主旋律:所以韩国举国上下为与美国签定了自由贸易协定而狂喜,事实上,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是中国,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是中国,韩国人似乎忽略了这一点;所以韩国人会因为一个韩裔美国人的枪击事件而数次做出有失国格的道歉,我一直无法忘记韩国人在刚开始误传枪手是华裔时幸祸乐祸的嘴脸,我更奇怪的是一个已经取得美国公民资格的人在美国的环境培养下枪杀了美国学生,韩国政府最多致电慰问一下,道得哪门子歉?除了说明韩国人骨子里的自卑,还能说明什么;我们再看阿富汗人质事件中,韩国既得不到盟友美国支持,又得不到阿富汗政府的配合,只能与被定义为恐怖主义的塔利班组织进行妥协,韩国政府保留在全体国民面前的最后颜面,但是韩国却要面对国际颜面扫地的局面了。
朝鲜半岛存在着这两个完全不同的国家,一个社会义国家,与中国关系很好,一个资本主义新兴国家,与美国关系很好,与中国有些小摩擦。这样的两个国家,将会走向何方?统一似乎是可能的,但是在朝鲜没有真正崩溃之前,这种统一只能停留在设想的阶段,因为这种统一不大可能是一国两制的局面,其模式肯定是德国模式,必定是富裕的一方统一了贫困的一方,这是经济决定一切的政治体现,那么,对于政治权利的留恋将导致贫困的一方不会在短时间内放弃权利,那么统一需要等待,显然在朝鲜目前的架构下,通过中国的内部改革来解决国内存在的问题而走上经济发展之路似乎不大可能,所以我们要评估的是朝鲜人民对于现状的忍受程度,这种对于现状的忍受程度直接决定了最终的统一时间。
就重要性而言,朝鲜半岛局势对于中国,有些类似于台湾问题对于美国,美国需要借台湾来牵制中国,中国同样需要借助朝鲜半岛来牵制美国,所以对于中国的国家利益而言,我们应该乐于看到一个稳定的、保持现状的朝鲜半岛,而非一个急速实现统一的朝鲜半岛,对于中国而言,无需做逆历史潮流的国际罪人,我们不需要像美国那样为了国家利益而处处采取激的措施,但是我们需要保证中国的国家利益在朝鲜半岛的统一进程得到保证,这一保证的前提有两个,其一就是美国的军事影响必须要退出朝鲜半岛,其二朝鲜必须在完成统一之前与中国签发陆路边界协议,承任目前的双方边界划分,中国只能接受这两种前提下的朝鲜半岛统一。
至于统一的时间,我们不会在意有多长,现在的中国在国际上仍缺乏足够的军事影响力与政治影响力,但是我们有一个巨大的优势,这就是时间,无论是与美国,还是与日本,甚至是与韩国,时间都在中国的这一边,一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一个PPP总量已经接近美国的国家,一个经济还在稳定发展中的国家,一个在几千年历史中多数时候都在世界范围保持经济领先的国家,在保证了稳定的前提下将成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大国,这种趋势将无法改变,所以对于中国而言,朝鲜半岛最终走向何处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走向强大。(谁为谁狂于2007年10月9日下午)

-----------------------------------------------------------------------------

●2007年评论05:李光耀为什么提出有条件加入马来西亚联邦?

新加坡资政李光耀于9月27日接受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亚洲媒体机构和南加州大学内安堡传播学院访问时,作了一个令中国网民有些吃惊的表示,他说,如果马来西亚能够给予华裔和印度裔人民公平的教育机会,新加坡可能考虑重新加入马来西亚联邦。李光耀指出,马来西亚不但有丰富的资源,如果能善待人民,包括提供华裔与印裔人民公平的教育机会,那马国的成就可以媲美甚至超越新加坡,届时,也就是新加坡准备重新加入马来西亚联邦的时候了。
中国的网民对于这件事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很大的原因可能因为新加坡是一个华人为主体(占全部国民总数的75.2%)的国家,大家很难理解一个经济发达的主权国家为什么会主动提出加入到一个经济水平远不如自己的国家,打个比方,有点类似韩国提出要加入中国这个样子,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在此发表个人的一些看法。
在发表个的观点之前,我们先要了解一些情况,我们先看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的国家情况:新加坡,面积699.4平方公里,公民和永久居民360.8万,常住人口448万,华人占75.2%,马来人占13.6%,印度人占8.8%,其他种族占2.4%,2006年,新加坡GDP为1321亿美元;马来西亚,面积33万平方公里,人口2500多万,其中马来人及其他原住民占66.1%,华人占25.3%,印度人占7.4%,2006年GDP为1489亿美元。两国在面积与人口上面基本不成比例,但是新加坡的GDP却只比马来西亚略低一点,一个富裕国家(人均GDP近3万美元)主动提出要加入一个穷国(人均GDP只有不到五千美元),确实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件事。
其实,这并不是李光耀第一次提出加入马来西亚了。最初的历史中,新加坡并不是马亚西亚的一部分,而是英国在这一带分散的殖民地之一。1961年5月,马来西亚联邦首相东姑首先提出由马来西亚联邦和英国殖民地新加坡、沙巴、沙捞越、文莱组成的马来西亚联邦的计划,得到当时新加坡自治邦总理李光耀支持,1963年,马来西亚联邦、新加坡、沙巴、沙捞越的代表签署了协定,规定缔结协定的四方组成英女王领导下的马来西亚联邦,新加坡成为了马来西亚联邦的一个州。但联邦政府与新加坡政府很快就在经济等多项政策上发生严重分歧,李光耀作为新加坡州长,在国会倡导建立“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而不是马来人的马来西亚,引起首相东姑的不满。1964年新加坡发生种族骚乱,李光耀政府指责联邦政府试图推行“种族沙文主义”,马来人在联邦内享有特殊待遇,并煽动新加坡的马来人反对当地华人政府,这最终导致了新加坡在1965年8月退出马来西亚联邦,宣布独立。独立后,李光耀曾于1996年6月提出新加坡重新加入马来西亚联邦的建议,但当时的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认为“时机还未成熟”。现在,时隔11年之后,李光耀又一次提出了加入马来西亚的构想,不出意料,李光耀的建议又一次被拒绝了,马来西亚执政联盟宣传部门官员莫哈末泰益10月12日认为,马国政府有能力治理好国家,因此新加坡“最好还是维持现状”,他说:“我们不需要新加坡,就如(前首相)阿卜杜勒?拉赫曼当年指出,新加坡还是单独成为一个国家比较好。”
所以一个有趣的现象就这样发生了,一方面,新加坡不断想要加入马来西亚,另一方面,马来西亚不断拒绝新加坡的加入提议,坚决不愿意这个富裕的城市共和国成为本国的一部分。关于李光耀为什么数次要求加入马来西亚联邦的事情,外界目前对此有许多解读:一个看法是,李光耀在明知多数新加坡人并不愿意加入马来西亚联邦的前提下,仍然有这样的提法,显然是缺乏诚意的,他的目的是借此唤起新加坡人的危机感,希望新加坡公民有一种危机意识,通过努力的方式来维护现状;当然也有中国网友认为也许李光耀有着马来西亚情节,当年他不得已带领新加坡从马来西亚联邦脱离出来,他毕生的梦想或许就是将新加坡再带回去吧!
我个人的观点,以李光耀在以往经常发表的嘲笑马来西亚人治理国家能力的情况来看,他也许并不真心乐意让新加坡成为这个国家的一个处于被领导角色的组成部分,但是他却是真心希望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联邦的,因为他不是一个普通政客,在这件事上,他的眼界是站在新加坡未来发展的立场上的,虽然在对华政策与关系方面,李光耀做了许多政客级的事情,但是我们需要承认,他是亚洲为数不多的政治家之一,我们在今天的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很难找出来一个有他这样长远眼光的人。
新加坡虽然现在GDP与马来西亚不相上下,虽然现在的人均GDP是马来西亚的六倍,但是这样的小国却缺乏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空间,我们看看亚洲四小龙的其它三小龙就知道,新加坡的未来发展空间是最小的:一方面,自身的人口与国土面积就限制了国家的未来发展,另一方面,新加坡的发展也得不到其它国家或实体的真诚帮助,香港背靠中国大陆,不但可以便利进入内地市场,将整个大陆市场视为自己的发展空间,中央政府更时时提供各种优惠便利措施促进香港发展,台湾虽然目前与中国大陆处于分裂状态,但是两岸都是中国人,毕竟血浓于水,台商将产业转移到内地不需要有多太的担心,中国大陆单方面为台湾提供了多种优惠措施,台湾每年都可以从中国大陆获得几百亿美元的贸易顺差。韩国虽然只有一个穷兄弟朝鲜,但是至少两国是同宗同源,未来统一后,朝鲜的重建将为韩国的经济发展提供重大的机会,同时,韩国就在中国旁边,中国可没有像马来西亚警惕新加坡那样对韩国满怀戒心(韩国对中国的心态倒有些马来西亚对新加坡的心态)。无论是中国香港、中国台湾,还是韩国,它们的幸运在于他们就在中国大陆的边上,中国大陆的庞大市场为他们准备好了未来的空间,再回头来看看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则是关系一直不好,双方政治方面口战不断,无论是新加坡的供水还是埴海工程,一直与马来西亚存有纠纷,两个有着一定历史渊源的国家基本上处于一种互相不信任的状态,虽然两个国家在各自独立之后并没有发生军事方面的冲突,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以华人为主体的新加坡不大可能从以马来人为主体的马来西亚那里获得想要的发展空间与发展支持。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新加坡的焦虑了:一个国家小到连军队训练都要放在国外(中国台湾地区)进行的国家,只能紧靠美国这个保护伞,为美国提供军事基地,以此获取一点关于国家安全方面的信心;为了制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与香港、上海甚至东南亚的吉隆坡、曼谷等城市实体的竞争中不至于落后,采用国家投资公司(淡马锡控股)的形式全世界去投资,为国家寻找未来的经济发展空间,甚至不惜自毁形象,建设赌场以吸引各国游客;新加坡经济对于马六甲海峡的这样的地理优势依赖性太强,无论是西亚、东南亚、东南亚还东亚,任何一个地方发动荡都有可能波及到马六甲海峡,另一方面,泰国克拉地峡运河一旦开通,新加坡马上就会变得无足轻重(李光耀语),而目前正在构想的伊朗-巴基斯坦-印度-中国天然气管道、沙特-巴基斯坦-中国石油管道及缅甸-中国石油管道一旦落实(由此可以见到中新关系的主动权同样是在中国的手里,新加坡近年来处处试图博取中国的好感的真实利益驱动恐怕也是在这些地方),新加坡同样将大受影响;马来西亚仿效中国在香港旁边设立深圳特区的模式,在靠近新加坡的一方设立了依士干达经济特区,但是新加坡方面对些并不是十分的热心,为什么,不是新加坡不愿意在马来西亚投资,而是对于在这个双方经常有争议的邻国投资缺乏信心。
在以上种种种情况下,为了国家的未来,以牺牲主权的方式换取发展空间就成了一个值得新加坡执政者考虑的选择,其实我们在李光耀提出的条件中还可以看出来他的另一层想法,他希望可以将马来西亚引导到一种新加坡乐于见到的状态,那就是在马来西亚联邦制造种族平等的机会,而在种族平等的前提下,新加坡的经济优势将得到体现,必定将主宰起这个国家,在这样的情况下,马来西亚成为新加坡式的马来西亚,以其三十多万的面积加几千万人的国家规模(要知道,日本的面积才39万平方公里,而整个朝鲜半岛也不过是22万平方公里),新加坡就借壳而为真正的大国了,无论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为未来的发展准备了看似无限的空间,举个小例子,比如克拉地峡运河一事,如果仅仅是新加坡反对是很难动摇泰国最终上马的决心的,但是如果是马来西亚反对,泰国可能就要认真考虑了。我想,借助马来西亚这个壳来实现新加坡的终极利益,这可能是李光耀资政的最真实想法吧?
可惜的是,马来西亚显然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发生,数量不占优势的华人在经济方面的卓越作为一直使得这个国家的统治者们有所忌惮(民主的双面性在这里就体现出来了,今天东南亚各国的华人与今天非洲各国的白人可能就在体验多数人决定少数人的民主原则的另一面,唯一不同的是,华人的历史是干净的,他们完全靠自己的双手而没有做些烧杀掠夺的勾当),他们仍然认为马来西亚应该是马来人的马来西亚,而非新加坡式的马来西亚(其实印度尼西亚与菲律宾也同样是如此,东南亚一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强国,国家的族群内部消耗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中国台湾近几年经济徘徊不前,地方当局执意制造族群分裂而不是融合也是一种印证),所以他们拒绝了新加坡,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还是会一直拒绝下去,新加坡的国家悲哀也就会继续下去,他们必须小心努力于周旋于各个大国之间,或许李光耀资政有时会想,靠着中国大陆这棵大树的,为什么是香港,而不是新加坡呢?如果新加坡也可以不用考虑国防,不用考虑市场,时时获得来自中央政府各种各样的照顾,那将是如何惬意的一件事情!(谁为谁狂于2007年10月14日上午)

-----------------------------------------------------------------------------

● 2007年评论06:关于台湾问题的几点看法

台湾只是中国的一个尚未统一的行政区,台湾问题本来应该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因此国观的版竹们好似有强调过不得在国观发布专门讨论台湾问题的帖子,但是事实上,台湾问题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内政问题,这个问题至少有分成两派的四个关注方,一派是中国大陆,一派则是站在前台的台湾与站在台湾后面的美国及藏在桌面下的日本,美国虽然与中国有三个公报,但是不伦不类的《与台湾关系法》这样美国国内法律使得美国可以名正言顺的成为台湾的监护人,虽然台湾是个不听话的孩子,但是他始终不敢真的抛弃这个背后的真正支柱,至于日本,虽然在台面上(政府层面)不敢对台湾问题有直接的表白,但是这个国家在历史上对台湾的无耻占领以及现实国际安全的关注使得它必定是以一个中国大陆不喜欢的角色出现在台海问题中的。
台湾问题是一个比较特别的问题,环顾全球各地,基本找不到类似的问题模型,俄罗斯的车臣问题与英国的北爱问题有些稍类似的地方,但是还是差异的地方多过相似的地方,所以对于台湾问题的解决我们没有办法去寻找现成的可借鉴经验,国观的网友往往用东西德完成统一、南北朝鲜主动谋求统一,或者新加坡主动提出回归马来西亚这样的事例来痛斥台湾的现任领导人不思统一只思独立的事实,许多网友对台湾的现状忧心忡忡,从台湾领导人近期的表现来看,台湾确实处在一个近乎疯狂的边缘,推动根本无“入联”可能的所谓的“入联公投”,谋求“台湾正名”,推动“修宪”,甚至制定“台湾宪法”,“去中国化”愈演愈烈,国民党“执政”时尚还保留着“统一”的理论可能,在民进党“当政”的情况下就不容乐观了,台湾极有可能在明年奥运会开幕之前作出更加令我们担忧之举,国观的许多网友抱怨国家对台湾缺乏强力的措施。
事实上,我从来不认为台湾问题已经到了很危险的地步,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头号问题,但是这却一个最没有可能对国家局势造成大规模影响的问题,而且我也并不认为台湾问题在将来会有真正恶化的一天。
为什么?因为这是大势所致。
这个大势包括软硬两方面:软的方面,两岸的历史文化联系从来不曾割断,也无法割断;硬的方面,中国大陆的综合实力在不断增强,台湾与大陆的关系日益紧密。这个大势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是无法改变的,那么台湾真正“独立”就是一件没有可能实现的事情,事实,台湾问题的终极结局从来就不是“统独问题”,而是在什么时间用什么方式以什么条件与大陆统一的问题。为什么国家一直没有对台湾统一提出时间表,为什么在十七大报告对于台湾问题的新提法是“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这也从某一个侧面说明了最高当局对于台湾问题的认识。
鉴于俺这个没有学过哲学的人很难系统的把握一个问题的各个方面,不妨将我对台湾问题的看法简单化一些,将我对台湾问题的几点看法归纳如下与国观的网友进行探讨:
1、“台湾独立”是一个伪命题。从三国时期之后,台湾在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真正独立成为一个国家的时候,荷据时代与日据时代并没有让台湾成为一个国家,更何况随后都是大陆所收回呢?民进党是台独的政党不假,但是,这个党却并非是一个“台湾独立”为终极目标的政党,他们的终极目标只是“执政”,当年,在国民党的打压下,草根的民进党只能通过“台湾独立”这样与国民党完全有别的政治纲领来吸引对国民党深恶痛绝的台湾基层民众的支持作为其生存的政治基础,如果有一天,他们认识到“台湾独立”已经成为他们重新获得执政地主的拦路虎,他们会立即调头(从谢长廷一些言论中已经可以看出些苗头了),全力推动与大陆的交流合作,甚至推动统一进程,与国民党相比,他们没有任何历史包袱。至于台湾民间的“台独意识”,更多是可以看作是厌恶国民党惯性使然,二二八事件制造了国民党与基层民众、外省与本土两个隔阂,经济腾飞时的受益者只是中产阶层而非基层民众,这些导致了台湾的政党轮替,“肚子扁扁也要投阿扁”所折射的事实与其说是台南民众在支持“台湾独立”,不如说是对国民党统治时代不满的一种持续性的情绪性发泄。
2、“去中国化”是一个伪命题。台湾可以改变其现有居民的民族属性吗?可以改变其文字吗?可以改变其语言吗?不可以的,或许通过修改历史教科书,可以改变居民的历史认识,但是,却无法割裂中华文明对于台湾地区的影响,朝鲜与日本这样独立的民族国家尚无法远离中华文明的影响,更何况是与中国大陆同宗同源的台湾呢?说中国话(闽南话也是中国语言),写中国字(繁体也是中国字),看中国书(台湾领导人不可能像秦一世那般将所有台湾的中国典籍全部烧掉吧?)的台湾“去中国化”是不可能的。对于致力推动“去中国化”的民进党而言,我相信这个“中国”恐怕是“中华民国”的“中”与国民党的“国”两字的合写,一句话,“去中国化”的实质是去“国民党”化。台湾“执政当局”目前所做的“台湾正名”与其说是在为“台湾独立”做一些小手脚,倒不如说是在为两岸的真正统一做政区名称调整上的准备,既然“台湾独立”永远不可能成为现实,那么“台湾邮政”、“台湾钢铁”、“台湾航空”这样的名称显然比“中华邮政”、“中华钢铁”、“中华航空”从字面意义上更容易让人理解台湾为什么是中国的一部分了。民进党是一个年轻的政党,这是一个只有政客没有政治家的政党,这个只拥有七年执政经历的政党缺乏长期执政的经验,在台湾所作所为的终极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短期内继续执政,只要可以达成这个目标,他们可以不择手段,明年的“大选”将是民进党发展史的一个分水岭,无论他们是成功或失败,他们的都将靠向中间路线,如果成功,靠得慢些,如果失败,靠得快些,失败得越惨,靠得就越快些,所以,我们大不必对于“台湾选举”中哪方上台感到担忧,无论哪一个党派上台,台湾统一的主动权都掌握在大陆手里,在李登辉时代我们对于“台湾独立”倾向还有些慌于应对,在今天却完全不必随台起舞,《反分裂国家法》就是台湾所有玩火行动的紧箍咒,在此之外,只需要按照现有思路继续推动两岸交流与对话就是最佳的处置策略。
3、美国一直是中国统一的真正障碍。在历史上,美国成为客观上造成台湾与大陆的分裂局面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在今天以及可以预计的未来,台湾仍将是美国牵制中国的最好的一张牌,美国是世界上最不希望台湾与大陆统一的国家,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可以设想美国还会继续玩他的两面派手法,一方面继续在各种公开途径敲打台湾不要玩火,一方面则通过军售等方式增加台湾与大陆进行军事对抗的底气,美国这样的台湾政策在短期内是不会改变的,这与意识形态无关,只是关乎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博奕,美国显然已经意识到了中国在未来会成为一个与自己处于同一量级的对手,所以中国现在可以改变策略巧妙的将美国推到反对“台湾独立”的最前沿,但是永远不要寄希望美国会真心谒制台湾走向“独立”,美国的反“台独”表示与其说是在敲打台湾,倒不如说是仅仅在做戏给大陆看罢了。在台湾问题上,中国大陆首先要注意的是美国,而非台湾,斩断了台湾对美国的最后幻想,就是台湾统一进程的真正开始之时。另外,需要提出的是,现在国观网友比较关注的是美国会不会在台海发生战事时动用军事干预,我觉得这也是一个伪命题,无论美国政府与军方如果宣称,实质的结果都只有一个,那就是美国断然不会为台湾而搭上哪怕是一条士兵的命,原因很简单,台湾是美国的牌,但是并不是美国的最后底牌,至今为止,地球上还没哪两个有核国家之间发生过直接军事交锋,我想美国人不会笨到去试探一个民族的生存尊严,更何况这个民族在与美国的间接军事交锋中并没有落过下风。
4、台湾维持现状对于大陆而言不是最糟糕的局面。国观的多数网友一直对于台湾无法实现统一而痛心疾首,台湾问题的维持现状都被网友视为奇耻大辱,许多网友恨不得大陆可以马上采取强势行动推动统一的早日实现。事实上,台海维持现状并不是一个最糟糕的局面,如果可以针对目前的实际情况找出一个对于台湾问题的最佳处理方式,那就是维持现状。如果我前面所说的那样,台湾统一进程的主动权是掌握在大陆这一边的,因为中国大陆是一个在快速发展中的巨大经济体,台湾的领导者无论用如何方式来排斥大陆经济对台湾经济的影响,台湾对于大陆的依赖程度还是越来越高,台湾此时的拒统除了会丧失了更多要价的机会之后并不会有其它收获。虽然台海的分裂状态还会导致两岸都不得不付出更多的成本,减缓了中国崛起的进程,对于中国在世界上发挥更大影响起到了限制,但我们也要看到以下几个值得我们重视的点:1)台湾成为了大陆的一块镜子,这面镜子可以照出台湾的政治乱象,我们也可以看到台湾对于大陆的一些正面示范作用,在某个层面上讲,台湾也是一个全球华人的民主试验田,无论成败,都将给大陆提供有益的参考或借鉴;2)两岸无法三通影响了两岸的经贸交流,短期内看会给两岸经济主要是台湾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短期内有利香港转口与中介地位,同时韩国也从中获利,维持现状意味着香港有更多的缓冲与调整产业时间,同时日后在真正三通在长远来看香港也将从中获益,独独是中华之外的国家将不得不停止从台海现状中收取红利的状态。而在将来适当时间的两岸三通及两岸经济在深度融合也将成为中国经济新一轮增长的增长点。3)台湾的统一的最佳时机未到。保持现状意味着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专心于经济发展,同时也增加了中国大陆的危机感,在国家崛起的时代,仍然要面对一块因为其它国家的原因被迫分裂的国土,这使得我们可以有更强的凝聚力,来发展经济,壮大国家实力,以期最终完全解决台湾问题。4)台湾统一将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最伟大标志。中国的崛起将会有几个阶段性的标志,如果说1997香港的回归揭开了大国崛起的序幕的话,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将是一种阶段性的成就,而台湾的最终统一将是一个中华时代真正来临的最好证明,从那时起,中国被自我压抑的力量将会得到真正的释放,中国世纪就在台湾统一时正式开始。所以,既然是一种伟大标志,那么台湾问题的解决的时间迟一些并不是不可以接受的局面。(谁为谁狂于2007年10月22日上午)

-----------------------------------------------------------------------------

● 2007年评论07:说说当今世界最自卑的四个国家

现代汉语词典对自卑的定义是:“低估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各方面不如人。”
有自卑的个人,就会有自卑的国家,自卑的国家由自卑的国民组成,如果将世界各国按自卑程度进行排行,排列进前四名的,不是阿富汗,不是伊拉克,也不是非洲的某些赤贫国家,而是亚洲的四个国家,中国、印度、日本、韩国,这四个国家都有相当的经济实力(GDP全部位列世界前15名内)与相当的人口规模(即便人口最少的韩国总人口也近五千万,排在世界第26位),这些国家在世界上都有相当的影响力,然后小民却认定这四个国家是世界上最自卑的国家,本篇也就与大家一起探讨,为什么这四个国家会是自卑的国家。
四个国家中:中印可以归为一个大类,人口众多,面积广博,有着同样悠久的历史,经济规模较大但是因为庞大的人口基数而仍属于贫困国家的行列;日韩可以为一类,国土狭小,但是经济规模巨大,均位列发达国家之列。具体到中印日韩四国的具体情况,又各不相同,下面就结合各个国家的情况阐述如下。
我们先从邻国韩国开始。按理说,韩国是不应该自卑的。从面积与人口来说,韩国只相当于中国的一个中等规模的省份,但是这个曾经弱国在朝鲜战争之后却取得巨大的经济成功,它的GDP却近一万亿美远,人均GDP近两万美元,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标准,韩国是一个单一民族国家,韩国国民强烈的民族意识与国家观念是世界其它国家的国民所不及的,因此,我们看到的情况是,韩国国民无一不对自己国家的经济成就有着强烈的荣誉感,但是这却并不影响韩国成为世界上最自卑的国家。韩国自卑的根源在于本国的历史与现实的政治,虽然现在的韩国是发达国家,但是却缺乏一个让韩国国民为之骄傲的历史与相对应该的国家政治地位,无论激进的韩国民族主义者试图如何美化自己的历史,韩国无法改变深受中华文明影响这一明确的事实,韩国在古代史的多数时候作为中国的附属国存在,近代史的多数时候又为日本所左右,即使位列发达国家的今天,却不得不面对国土分裂、外军驻扎本国的这样尴尬局面。朝鲜半岛在过去一百多年来一直是中美俄日等大国角力或博弈的舞台,韩国是当事方,却不是主导方,如此的政治压抑恐怕在全球都不会找出第二个。在这里,我们可以列举出韩国自卑的两个表现:
1)在韩国举办的体育比赛中,韩国为了让本国运动员取得好成绩,甚至不顾公平竞赛规则,虽然在潜规则中,东道主可以得到一定的照顾,但是韩国往往将这种照顾提高到让人无法承受的地步。在这一方面,2002年世界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2)美国弗吉尼亚校园枪击事件中,自小移居美国,拥有美国永久居留权的赵承辉枪杀了32名学生,韩国总统要用数次致电表示歉意这样有失国格的方式向我们表明了这个国家骨子里的一种自卑。
正是因为这种对于民族历史与国家政治的深度自卑,导致了在经济上拥有优势心理的韩国国民做出一些令我们所不解的事情,比如不顾历史事实采用各种方式美化本民族历史,采用各种方式(输出韩流、传教等、恶意攻击他国)来掩饰本民族的自卑感,这种深度的自卑感导致了这个国家不顾本国的长远利益,采用了一些激进的措施(如挑起两国的领土纠纷)来掩饰这种国家自卑。
接下来,我们再说日本。日本的情况与韩国有相似的地方,但是又有不同,论经济,日本以狭小而缺乏资源的国土创造出世界第二大的经济规模,同样受中华文明的影响,但是日本在历史上一直拥有独立自主的地位,所以日本的自卑与历史与经济无关,他们的自卑更多是一种对于无法获得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现实政治地位的无奈。作为一个交纳联合国会费比例仅次于美国,经济规模相当于英法两国总和的经济强国,日本却在国际政治没有什么话语权,国防与外交处处受美国的左右,二战失败与两枚核弹的阴影至今都罩在日本的上空。在这样的情形下,强大的经济实力与从事侵略战争最终以投降结束所形成的鲜明反差极大的刺激了大和民族的自尊心。所以,日本人对于侵略战争的否认与美化与其说是一种民族虚荣心的表现,倒不如说是因为其现在的经济优势导致更不愿意面对民族伤口的一种自卑表现。
然后说说印度。这个南亚大国似乎并没有为自己的历史、经济或政治而自卑:虽然古代印度文明与今天的印度没有什么传承关系,但是南亚次大陆始终是文明发生的载体,所以印度不需要像韩国那样为本国缺乏一个独立且悠久的历史文明而自卑,与中华文明影响辐射日韩文明所不同的是,古代印度文明甚至影响了中华文明(比如佛教的传入中国);印度作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经济总量却只排在第十位,人均收入在世界排在很后面的位置,但是天性乐观的印度人似乎也不会因此而自卑,整个印度似乎从来没有因为国家的贫困而有什么自卑的地方;在政治方面,印度虽然并不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也不具备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但是,印度却是南亚的头号大国,是印度洋上的决定性势力,印度将印度洋当成了自己的内海,印度上也是唯一可以同时与美俄两国保持良好关系的大国,与中国只能进口俄罗斯的二流武器相比,印度既可以获得俄罗斯的先进武器,也可以获得美国的先进武器,面积与经济均不到中国三分之一的印度可以光明正大的实施三航母战略,这种情况要换在中国身上,那简直是不可以想象的,所以,印度也不需要为政治自卑,甚至他们还有点小得意。那么,为什么我会将印度归为自卑国家之列呢?其实印度的自卑主要源于经济,不过又单纯是因为经济,一个特殊因素是印度喜欢与中国比较,从建国开始一直比到今天,越比越让自己自卑,所以也可以说印度的自卑是通过与中国对比出来的。所以我们很容易看到印度在自卑方面的表现,与韩国不同,他们不需要在历史上做文章,印度从来不因为佛文化传入中国影响了中华文明而大肆宣扬,但是他们始终无法接受的事实是,两个几乎同时取得民族独立、起点基本相同的国家,在各种数据的对比甚至直接的交锋中,印度大都处于下风,印度为这种对比的结果所自卑的一个外在表现于是体现了出来,他们不像韩国那样修改历史,他们喜欢观测未来,他们通过各种对于未来肯定会超过中国的种种美好预测来获得一种处于劣势地位的平衡。国观的网友最喜欢揭印度在这方面的短处,比如印度总统卡拉姆2004年曾说印度将在2007年将一艘飞船送入月球轨道,至今看来已然是一个笑话,但是,我们却不得不承认印度的精明,篡改历史需要多方面的支持的,比如韩国,为了撇清中华文明的影响,就需要投资修改历史书,投资修改与中国有关的地名,投资让自己的史学家们公开做假,预测未来却只需要动动嘴皮子,即便描述的目标无法按时实现,又可以立即开始新的预测,这可是一种用最低成本来掩饰自卑的方式。
最后说说中国的自卑。如果说韩国的自卑是因为历史与政治,日本的自卑是因为政治与经济的巨大落差,印度的自卑主要是通过与中国的经济对比,那么,中国的自卑就很不好界定了:论历史,中华文明上下数千年,从没有中断过,这不是其它国家可以比拟的;论经济,虽然人均水平还较低,毕竟在过去三十年里有极大的发展,总量超过日本甚至美国都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在政治方面,虽然中国至今还受到西方国家的软性封锁,但是中国却一直都有着较高的国际政治地位,中国不需要像日本那样为了一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四处低声下气地拉票。如此看来,中国似乎没有需要自卑的地方,但是事实上,中国还是一个自卑的国家,所以,小民看来,我们国家的自卑并不是因为现实不如意,而因为无法从那一段屈辱的历史记忆中走出来,这种自卑更多是一种惯性。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5抗日战争战胜利的这105年极大地改变了中华文明的气质,一个接一个的失败让我们这个泱泱大国成为列强积累发展资本的鱼肉,虽然新中国成立已经有58周年,我们的国家仍然没有从这短暂的屈辱历史所造成的自卑中走出来,同印度、韩国、日本一样,中国同样也有着带有民族特色的自卑表现,这种表现主要体现在,许多正常的事情被赋予了对外证明的色彩:比如,中国运动员获得金牌之后,我们可能更关注的不是运动员自身的实力使然,关注的不是这个运动项目的水平有怎样的提高,我们更关注的是国外的媒体或个人对这次夺冠如何评论,如何将这个夺冠与中国的民族复兴与国家发展联系到一起;比如,崇洋媚外之风在国内盛行,国外的月亮更圆,外国的和尚会念经,这些也是一种自卑的情节在作怪;比如,世界新七大奇迹的评选,我们居然在担心长城会不会落选,对于本民族的文明居然不自信到这种程度,倒是埃及人给我们上了一课。
写了这么多,最后为四个自卑国家做一个总结性归纳:
中国自卑,所以喜欢事事不计成本地证明自己;
印度自卑,所以喜欢计划一个超出别国的未来;
韩国自卑,所以喜欢虚构一段超出别国的历史;
日本自卑,所以喜欢拒绝检讨从前所犯的罪行;
中国缺乏一种精神:自信。
印度缺乏一种精神:务实。
韩国缺乏一种精神:承认。
日本缺乏一种精神:检讨。
(谁于谁狂于2007年10月30日晚)

-----------------------------------------------------------------------------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