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感悟 > 正文

【每日一字】志: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2017-08-22 22:32 生活·感悟 ⁄ 共 1301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道光二十二年,曾国藩的六弟国潢在一次考试中受到挫折,于是就满腹牢骚,抱怨自己时乖命蹇。曾国藩知晓后,不仅没有安慰他,反倒认为六弟所忧虑之事实在太不值得一提了。他在家书中说:“六弟自怨数奇,余亦深以为然。然屈于小试,辄发牢骚,吾窃笑其志之小,而所忧之不大也。”在曾国藩看来,立志应当“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如是才能“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上半部分是之,表示前往,下半部分是心,即心之所向。《说文解字》中说:“志,意也”,志本义即为内心追求的目标。我们常将“意志”二字并用,意与志有什么区别呢?《黄帝内经》中说:“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意为心之思,可源于本能、可出自观念,因而即兴而多变,所以有“三心二意”之说;志为“意之所存”,是心里始终存有的念想,不管在任何情况下,这种意念始终不变,正如孔子所说“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即便只是在吃一顿饭、睡一场觉的功夫,也不会忘记有些东西是已经坚持、正在坚持、还要坚持的,所以我们才说“有志者,事竟成”。

“志”字从心、从士,即有志之人必是有心之士。心中之志,就是目标、理想和信仰,是自己心中笃定的方向。人生若有遗憾,必然不是没有取得成功,而是根本不知道这一辈子要干什么。王阳明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志就是那个能使人紧张、站立起来的东西,人生的意义、价值、境界全是被志照亮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在孔子看来,匹夫之志重于三军之帅,是因为求仁修德的目标和动力来自于理想志向的高远。对于我们来说,朝着坚定的志向矢志奋斗,到最后,也许我们成不了圣贤,但会一步一步更接近圣贤——我欲仁,斯仁至矣。

知道了志的意义,但未必每个人都懂得如何立志。前辈们总是强调“志当存高远”,这是因为我们生活中总会有如名利欲、成功欲等小欲望,立志就是用更高远的追求帮自己摆脱这些小欲望的束缚,如是才能心无旁骛地前行。因此,一个人所立之志,决定了他人生的高度。回想陈胜吴广们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刘邦项羽们的“彼可取而代之”、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曹操的“老骥伏枥”等等,历史上一切成就大功者,无不志向高远。而怎样的志向才算高远呢?曾国藩曾说:“若夫一身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辱得失贵贱毁誉,君子固不暇忧及此也。”高远之志不是一身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个人之志只有同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相结合才有价值,才算得上“立于天地、成就圣贤”。

立志不易,成事更难。孔子告诉我们:“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历史的长河奔腾不息,奋斗的道路曲折艰辛。我们常说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忘初心,就是始终铭记缘何出发的信仰;继续前进,就是不改坚守志向的信心。而对心志的始终自信、对意志的坚定不移就是我们源源不断的奋斗动力。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面对质疑、退缩、观望,越是困难,越要坚持,这才是“有志者,事竟成”的真谛。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只怕立志不坚。志向所趋,再遥远的地方也能达到,即使是山海尽头。

来源:微信公众号“zyjwjcbwz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