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是收录中国人姓氏的专著,最初收录四百多个姓氏,后来增补到五百多个。即便在今天,也有不少人会背“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在先秦时期,出于不同部落之间区别、沟通的需要,每个部落都会有自己的、不同于其他部落的符号,这就是姓。甲骨文字形中,姓从女从生,本义是标志家族的字。中国的姓氏发源于母系氏族时代,不少古姓如姜、姬、嬴、妫等都带有女字旁,就暗示了先民姓的产生与母系氏族社会有关。
上古有姓有氏,姓不能改变,而氏可以改变。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相较于姓,氏的来源则复杂一点。通常来说,诸侯、卿大夫及其后裔分封在哪里,就以哪里的地名为氏,也有以官职为氏、以祖先的字或谥号为氏等等。比如司马,就是以官职为氏;而孔子的孔,则是以其先祖的字为氏。
三代(夏商周)以前,姓氏运用一般都是女子称姓,男子称氏。如楚国姓芈,公主可以姓芈,继承王位的君主虽然也以芈为姓,但一般称其为熊氏,而不言其姓。电视剧《芈月传》中不应该称楚怀王为芈槐,而应该称他为熊槐。同样,秦始皇是嬴姓赵氏,应该称他为赵政,而不是嬴政。
后来氏越分越多,而姓只被祭祀在宗庙里,导致直接称姓的人越来越少。战国以后,人们以氏为姓,姓氏逐渐合而为一,到了汉代,已经都统称为姓了。今天所谓的“姓”其实大部分是先秦时候的“氏”。如陈、田都是从属于妫姓的氏,而大部分人知道自己姓陈、田,但可能并不知道追溯上去本来的姓是妫了。
常见的姓氏是张王李赵。其中赵源出于嬴姓,嬴姓秦人的先世,是大费(伯翳),他曾与禹平水土,为舜调训鸟兽,能驯马,被赐姓嬴。其后代有人名造父,周穆王以赵城封造父,造父族始为赵氏。这是后世赵姓的来源,春秋时期晋国的赵衰,就是造父的后代,赵氏孤儿的故事,就发生在赵衰后辈身上。
今天,姓与氏已经没有区别。古时不同部落的人走到一起、相互融合,不断产生出新的姓氏。姓氏,就成为辨寻我们起源的线索,也成为反映各支血脉交织、融合、创新的证据。它见证着我们中华文明发自远古的多条涓涓细流汇合在一起,见证着这条河发展壮大、滔滔不绝,同样也必将见证这条大河汹涌澎湃、奔向大海。
来源:微信公众号“zyjwjcbw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