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感悟 > 正文

【每日一字】旗:旗之所在,人之所趋

2017-10-19 08:33 生活·感悟 ⁄ 共 1349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尽管她们并不知道五星红旗的图案,但她们却通过炽热的心,把自己无穷的向往付与祖国。不知是谁抢绣上了第一针,接着,许多灵巧的手,飞快地刺绣起来……”这是长篇小说《红岩》里描述“绣红旗”的一幕。被关在渣滓洞里的女战士们,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激动不已,也想绣一面国旗。她们没有见过五星红旗,只好凭着想象绣。这面不像五星红旗的“五星红旗”,给了她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旗的甲骨文字形像树杆上飞舞的飘带,金文字形在扎着飘带的树杆下加了一把斧头,作为代表军队的标志。《广雅》中说:“熊虎曰旗”,“旗”的本义是画着熊虎图案的旗帜,后泛指各种旗帜。原始社会中,各部族为了区分、聚集族人,树立了属于自己的图腾,有的是熊,有的是虎,有的是蛇。他们将这些动物绘在旗帜上,对应天上的星辰,希望自己能够由此获得力量,从而战胜敌人、繁衍氏族。所以,最初旗的出现,代表着人们的期望。

旗的使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三国时,曹氏兄弟就分别写到过旗,如曹丕的《董逃行》中描写了“旌旗拂日蔽天”的场景,曹植的《责躬》有:“车服有辉,旗章有叙”,曹丕的儿子曹叡则在《清调歌》中写道:“旌旗蔽白日精”。范成大曾作“满县月明春意好,旗亭吹笛近元宵”,这里旗亭是指插有旗子的酒楼、驿站。旅途奔波中,远远看到前方有顺风展扬的旗子,这对身心俱疲的旅人来说,是多大的振奋与鼓舞。

在古代,旗常被用于军事战争中,旗、鼓、金是军队的象征。《说文解字》中有:“旗,熊旗五游,以象罚星,士卒以为期”。为什么一个军队一定要有旗帜,旗帜甚至重要到士兵们宁死也不愿让它倒下呢?《管子·兵法》中说:“旗以立兵也,所以利兵也,所以偃兵也”。古代没有先进的通讯设备,一旦两方开战,只能靠口传、旗帜、烽火、击鼓等方式来传递号令、指挥军队。高高飘扬在己方阵营的旗帜,是对敌人有力的震慑;而插在敌人阵地上的己方旗帜,则成为士兵们奋不顾身冲锋的方向,鼓舞着同仇敌慨、英勇奋战的士气。所以人们常说:“旗帜插到哪里,胜利就到哪里”。《左传·庄公十年》中,曹刿通过“望其旗靡”,就知道对方的军队已经溃败了。因此,古代的军队往往会配有多个旗手,一个倒下去,另一个继续扛起来——旗帜不倒,军队的灵魂就不倒。

于军队,旗帜是标志与荣誉;于国家,旗帜则是精神和信仰。正如歌里唱的那样,“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你欢呼,我为你祝福,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每一个中国人心中都有这样一面旗帜:她火红、炽烈,渗透着无数先烈的热血;她豪迈、激越,寄托着亿万华夏儿女的期盼。从1949年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北京上空冉冉升起,到2003年第一次高高飘扬于太空中;从2008年汶川灾后重建的板房、学校里,到2011年利比亚突变后回国的同胞手中……五星红旗的出现,胜过了万语千言。那抹鲜艳的红色正是所有中华儿女永不竭尽的奋斗动力,我们所有的自豪全源于她,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即便再苦再难,又有何惧?

旗帜的作用,在于引领方向,在于目标聚合,有了旗帜,就有了万众一心。每个人心中飘扬的旗帜,是我们的信仰,这是一种人们愿意信奉并以之作为行动指南的思想理论,一种具有强大感召力、能够指引前进方向的精神力量——“旗子立起来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

来源:微信公众号“zyjwjcbwz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