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感悟 > 正文

【每日一字】师:传道授业解惑

2018-03-25 14:09 生活·感悟 ⁄ 共 1417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个人同行,其中一个人是“我”,此行或许就是日常的相处,或许是道路上的偶遇,就在这之中,一定会有我的老师。此言谓人应当对学习持有谦虚的态度以及永无止境的追求,并且要注意正确的方法: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师,殷商甲骨文以

为师,周原甲骨文则在

之外,还有的写作

,金文字形基本以这两种为主,小篆时则多为后一种写法,隶定之后从

从帀。一般认为,

应该就是小山丘之意,但是有学者认为,这个字横写之后,像人的臀部,因此可以表示人之坐卧止息以及止息之处,古人行旅,止息于野必择高处的干燥之地,因此又称这类止息以及其所止息之处为

。小山丘之说当是由此引申而来。行旅人数以军队集结最为众多,因此也就引申为军队止息驻扎,也就用来表示军队。这才有了《说文解字》说的“两千五百人为师”。

翻阅古典文献可以知道,古人将专掌某一职的官员叫作师,如太师、乐师,也将掌握专门知识或者擅长某种技术的人称为师,如农师、水师等。这些人,不是有着经年的积累,就是有着高超的技艺,或者有着渊博的知识。有经验,也有才能,如果他们愿意也可以将这些传授于人,因此,师也就引申可以用来指传道授业解惑之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老师、教师、师父等义。

也因此,所谓的师并不是单一的指学堂之中教授学业的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只要在某一方面有突出的才能,就能成为他人的老师。人与人之间不能以年龄的大小来评判学识的高低,善学者学无常师。孔子说自己十有五而志于学,并从未停止,他不仅从书籍中学习,也向周围的人学习:向老聃问礼,向苌弘访乐,向郯子问官,向师襄学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这种对学问的渴求,对知识的汲取,是孔子学无常师的出发点。朝闻道,夕死可矣。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即儒家所言传授圣贤之道。儒家圣贤之道是什么?是仁是义是礼是智是信……这是思想道德的教育。授业,即教授学业,包括经、史、诸子之学、古文写作以及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等,这是文化知识技能的教育。解惑,即解答疑惑,人非生而知之者,必然会有不了解、有疑惑的地方,老师应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为了完善学生对道和业的理解。

对于老师而言,传道是第一位的,授业次之,解惑再次之。传道最为重要,是因为成才之前先要“成人”,学会知识之前要知道知识是为何而用,要知道自己脚下要走的路,要知道有理想更需要有责任有担当。从古至今,读书之人无数,说实话,只要识字,谁不会读书?可是会读书就是读懂了书吗?一个人会背四书五经,就是贤德之人了吗?一个人看到了仁义礼智信,就能做到仁义礼智信了吗?识字简单,读书不难,难的是会读书、读懂书、读好书、好读书。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可无论是黄金屋、颜如玉还是千钟粟,都得从书中更深处寻找,都得在实践中获得。要学会读书,更要学会做人。毕竟,想要学有所成,有比聪明更重要的事。师者传道的重要性也正在这里。

对每一位求学求知、向上向善之人来说,师是明灯,也是指路人,要教会他们知识,更教会他们人生的道理,要教会他们有一颗向学之心,更要教会他们恒心、决心,在授业解惑之外注重传道,使他们成才,更使他们“成人”。哪怕他们未来的路尚不可知,哪怕他们前进的路上仍有艰难和困苦,但是在今天,师者,应该让他们站在台阶之上,让他们能够看见更高远、更广阔的世界。这是师者的责任,更是师者的担当。

来源:微信公众号“zyjwjcbwz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