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感悟 > 正文

【每日一字】休:既见君子,我心则休

2019-05-29 05:39 生活·感悟 ⁄ 共 1477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说到休息,很多上班族和学生都会很喜欢。休和息两字,生活中我们常常连在一起使用,感觉意思也相近,但其实这两个字的造字本义有很大区别。

休这个字的义项很多很丰富,但本义却很简单。

这是一个会意字,右边是一棵树(木),左边是一个面朝左背靠着树的人,会意为人依傍着大树休息。金文字形和小篆字形承续甲骨文字形,人靠着大树的样子更加形象。可以看出,“休”的字形,从古到今都几乎没有发生变化。

休,本来就像一个人靠着树休息,所以最开始就是表示“休息”。《说文解字》:“休,息止也,从人依木。”唐代字书《五经文字》说:“休,像人息木阴。”这是对“休”字字形更准确的解释。《诗经·民劳》中有:“民亦劳止,汔可小休。”是说老百姓太辛苦了,也可以稍稍休息一下了。《诗经·汉广》中有:“南有乔木,不可休思。”南方有高大的树木,因为高大而没有树荫,无法在下面休息。不妨联想一下休的字形,《汉广》中这位劳累的行人,遇到的偏偏是高大无荫的树木,该是多么郁闷!而倘若哪天走路久了、干活累了、出门忍受不了暑天的骄阳时,恰好遇到一棵大树能让我们乘凉休息,尽情享受荫凉、庇护,是多么惬意的事啊!所以,人们又给了“休”美好、喜悦、吉祥、悠闲等义项。比如《周易》:“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顺天休命,即是顺从天子美善的诏命。又比如《诗经·菁菁者莪》:“既见君子,我心则休。”见到了那位君子,我心中喜悦。还有休戚与共、休戚相关等成语,“戚”是忧愁,“休”是喜乐,形容同甘共苦。

“休息”就是停下劳作,所以“休”可以表示停止、罢休。我们现在说“喋喋不休”,就是说一个人一直说话,不停止。三国曹丕《典论·论文》:“武仲以能属文,下笔不能自休。”说武仲擅长写文章,一下笔就停不下来。制止别人议论或者让别人停止做某事也叫做“休”,但是不能随便说,因为说“休”的语气显得特别不耐烦,有点类似我们现在说“算了吧”。比如《史记·曹相国世家》:“(曹)参曰:‘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矣!’”曹参相国给汉惠帝说:“汉高祖和萧何打下天下,法令严明,现在陛下和我什么都不要改动,只要按照他们定下的法令接着管理国家就可以了。”本来想有所改变的汉惠帝听了之后有点不高兴了,就说:“好!好!你不要再说了。”

如果停下工作休息,那就相当于放假了,所以“休”还表示“休假”。古代的休假制度称作“休沐”,沐是洗头发,“休沐”的意思就是放假回家,休息洗头发。根据《汉律》记载:“吏员五日一休沐”。这也就是说以五天为一个周期,工作四天就休息一天。古人极重视孝道,尤其是汉代以孝治天下,之所以每五天放一天的假,不仅是为了让官员们休息,也是为了能让他们有时间照顾父母、陪伴家人。正如司马迁在《史记·百万君传》中所言;“官员每五日洗沐归谒亲”。关于休假,还有这样一个小故事:西汉时期,有位官员张扶不肯休假,待在官署上班。宰相薛宣发出文告劝道:官吏按照律令休假,由来很久。属官应随众,回家相伴妻子儿女,邀请邻里,一起欢笑相乐,这也是应该的!张扶很是惭愧。

的确,“落木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正是中国人的勤劳与奋斗,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推动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奋斗与拼搏,始终是今天中国的主题词,但奋斗的同时,让人们享受适当休息所带来的家人的陪伴、身体的健康、心灵的休憩,这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题中应有之义。奋进路上,劳逸结合,该加油时不硬熬,该休憩时不蛮干,就能更有活力,走得更远。

来源:微信公众号“zyjwjcbwz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