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战略·谋略 > 正文

谁为谁狂:评点环球时事(2008年1月)

2008-01-31 15:51 战略·谋略 ⁄ 共 10487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 2008年评论之一:两次选举、四种结局、三个拐点,08年的台海局势预测

谁为谁狂在07年的最后一个评论中,提出“2008年,随着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完成,无论是国民党上台还是民进党继续执政,中央对台湾问题都将结束观望的态度,2008年的1月12日、3月22日、8月8日是3个最可能的结束时间点,台海问题开始向最终获得解决的方面发展……”(最后一个时间有误,应该是8月24日奥运会闭幕日),有网友可能误以为我判断会出现打起来的局面,其实,我所说的改变是指中央政府将有可能在这三个时间点的任何一个时间点之后改变过去数年里对台相对模糊及温和的策略,用更清晰、更强势的态度处理台湾问题,当然,这并涉及武力解决的问题,原因很简单,真正的“台独”局面不可能出现,自然也就不可能出现军事冲突。
军事冲突这件事如果要发生,至少需要有一方愿意看到发生并创造条件来推动这种发生,对于台海问题而言,所有相关方(中国大陆、台湾民进党当局、台湾泛蓝组织、台湾民众、美国及日本)里没有一个希望在台海地区出现军事冲突的,看似民进党当局想要靠“台独”操作来获得继续执政的地位,但是他们胆子还足以进行实质性的“台独”操作,也就是说,他们要是的“台独”的虚假形式,而不是“台独”的实质结果,他们的一切出发点就在于保住“执政”地位而不是实现他们的“终极政治理想”,他们只想通过持续“执政”来巩固各种既得利益及获取新的利益,这个“穷苦出身”的政党的胃口显然不是8年的贪婪所能填饱的,民进党的精英们都有着比较高的智商,他们比国民党更清楚自己面对的形势,他们输不起,在劣势情况下他们急于想找出一种反败为胜的办法,当然,这个方法不是宣布“台湾独立”,他们的一切操作的实质基本还是围绕在如何妖魔化国民党这一方面,“去中国化”的实质是“去国民党化”,通过打压这个唯一的对手而获得咸鱼翻生的机会,所谓“入联公投”其实就是一种煽动对国民党仇恨并提高深绿选民投票率的最好办法,“入联公投”万一通过虽然可能会导致恶劣的后果,但是基本还是处在大陆的可控范围之内,民进党当局只想“执政”,他们并不敢真正“独立”,民进党当然明白,不推动“台独”,他们要失去“执政”地位,要面临既得利益的失去与国民党上台后的清算,但是他们也明白,如果真正实施实质性的“台独”行动,这个党派就将永远走入历史,所以,我坚信民进党的操作只能是一个把戏,为了保住“执政地位”,他们只剩下打擦边球这一个方法,他们是为了执政而“台独”,而非为了“台独”而执政,我坚信,即使美国不反对,台湾也没有一个掌权者敢于在《反分裂国家法》的紧箍咒下宣布“台湾共和国”成立。
有网友说了,陈水扁似乎很强硬,就连美国的各种公开反对声音都当成耳边风,甚至还用反击美国的方法来制造悲情结果,在这一件事情上,美国纵然不喜欢陈水扁,但并不意味他们的反对声音就是诚心的,如果要从世界上找出一个最希望大陆与台湾互相牵制的国家,那就是美国,美国不希望台独成为台湾的选项,同时更不希望统一成为台湾的选项,因为中国统一的完成,意为整个东亚与太平洋地区的战略格局要重新划分,这必然会损害美国的利益,所以我们看到美国在台湾“入联公投”这一问题上的立场与继续军售台湾的行动相映成趣,我们应该清楚,在台湾问题上,千万不要相信美国会真正起到什么正面的作用。
为什么陈水扁对于美国的各种表态不理不睬,并不于他们真的敢跟美国翻脸,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行为将不会越过美国最担心的红线,所以美国最终并不可能对台湾如何,这种互相心知肚明的表现于是就成就了一台双簧,美国高调反对“入联公投”给大陆看,同时又用军售方式继续表明对台湾的“不抛弃、不放弃”的立场,而台湾的“执政当局”无法从大陆的反应里获得悲情效果,干脆从美国身上来寻找这种效果,美国的虚假表态其实不是给台湾当局看的,而是给大陆看的,你看,你看,我是反对“台湾独立”的,所以台湾万一真要有什么独立措施了,千万别说是我的推动,我想,美国做法的出发点可能就是在这里,至少这是一个重要的考虑。
许多网友认为,如果任由陈水扁及民进党这样胡搞下去,两次选举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还真是不好说,台湾的前景显然是令人悲观的,其实,我在前现在评论已经提到了,我们大不必对台湾问题抱有悲观的立场,今年“大选”之后,无论哪一派“治理”台湾,都会迅速地靠向中间立场,经济发展及解决民生都将成为台湾今后一段时间主题,国民党上台,可能会加速中国大陆的民主进程,而民进党继续执政,则可能会加速两岸的统一进程,当然是和平统一而不是其它方式,所以,只要大陆处于经济继续发展国力持续强大的态势之中,那么台湾的无论谁在台上都不足以让我们感觉心慌的。
今年台湾的两次选(民意代表与领导人选举)将会出现四种结果,下面就四种情况做出我的分析与预测,与广大网友共同探讨:
第一种结果,泛蓝双赢,可能性55%。按照民意,似乎应该是这种结果,如果从现在开始到3月22日台湾没有大的突发性事件,这种结果是极其正常的,同时也是大陆乐于看到的,虽然维持现状的马英九在台海问题上可以走出多远不好判断,但是至少会促进两岸的各种交流,而两地的深度融合正是和平统一的必要前提;
第二种结果,泛蓝赢得民意代表选举,输掉领导人选举,可能性45%。根据民进党8年的“执政”表现及民意结果,泛蓝应该赢下两次选举才符合常理,可惜的是,如果台湾的民意真的这么准确且重要,民进党在2004年就可以下台了,黄俊英也不会输掉高雄市长的选举了,现在对这种结果影响最大变数有两个,一个是三审结果会不会提前到大选投票之前,会不会给马英九一个十年以上的刑期,一个则是谢长廷的人身安全是不是会出现问题,这两点看似不大可能,但是有两颗子弹这样的先例,你敢确定台湾不会发生什么事情吗?台湾的司法独立程度将决定马英九的未来,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第三种结果,泛绿赢得民意代表选举,输掉领导人选举,可能性0%。如果将两次选举的时间顺序调一个儿,会有这种可能。目前台湾的多数县市都在泛蓝“治理”之下,民进党想要赢得民意代表选举,就意味着需要在多数选区做手脚,难度太大,因此不大可能出现逆转性的变化。
第四种结果,泛绿双赢,可能性0%。如果在现在这样的情况下还可以出现这样的结果,要么是台湾人民整体陷入政治亢奋,要么是民进党操纵选举结果到了天衣无缝的地步,我相信即使民进党真的可以做到这一步,他们也不会蠢到采用这种赢得全部选举却会让台湾完全陷入内部动乱的方式。
纵观以上四种结果,如果从现在的喜好来说我们可能最希望泛蓝赢,其实,如果从整体利益的角度考虑,目前对于大陆来言,台湾最佳的局面是继续处于一种双方互相制约的状态,即一方获得“领导人选举”的胜利,另一方获得“民意代表选举”的胜利,这样台湾的行政资源会被继续空耗,经济方面不会有良好的进展,越来越缺乏与大陆叫板的底气,目前台湾经济已经被广东超过,如果没有改变继续维持过去8年的情况,那么还会继续为山东、江苏、浙江等省份超过,从而沦落到一个中等省份的经济规模,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陆可以进一步获得未来统一的主动权与控制权。
正是基于以上各种情况的分析与考虑,我个人认为大陆可以在今年三个时间点作为拐点,改变对台策略,关于这三个时间点的分析如下:
第一个点时间点,1月12日“民意代表”选举日。现在基本可以确定,泛蓝将会在洗举中获胜,那么至少制约“台独”的力量已经成形,就不必担心为民进党制造悲情选票,可以对于民进党的种种挑衅行为进行强力的反应,无论这种反应会不会导致民进党候选人赢得“领导人选举”,都已经无改台海大局,让一个弱势的民进党政府继续“执政”,对于国家的长远利益来说,不是坏事,如果在这个时间点之后,我们的对台策略没有发生变化,那么就可以判定中央的想法可能是期待泛蓝进一步获胜;
第二个时间点,3月22日“台湾领导人”选举日。现在还无法确定究竟是谁可以在大选中获胜,马获胜是情理之中,谢获胜则是意料之中,对于大陆而言,从此不必再担心强势的反应会被民进党所利用,所以更可以大胆地推进对台策略。如果在这个时间点之后,我们的对台策略没有发生变化,那么就可以判定中央的想法就是先将奥运会成功举办,然后秋后再定对台新策略。
第三个时间点,8月24日,奥运会成功闭幕。这个点不用多说了,通过这个体育盛会的举办与展示,大陆获得了空前的信心及承认,同时也不再担心受到奥运会的制约从而可以放心实施对台策略,对台策略也将进入“以我为主”的阶段,在这个时间里,如果台湾海峡的另一番如果出现的是一个大陆所不喜欢的“执政”者,也许“会后算帐”的时间就到了。
中国人喜欢“8”,在21世纪第一个带“8”的年份里,许多事情突然变得可以进行阶段性的总结陈辞,多么合适的一个年份,我们在这一年里应该好好感谢悉尼以及那个投出决定一票的“友邦国家”,如果提前8年,我们还能有足够的底气吗?在2008年里,台湾已经不是我们的全部关注点,世界才是中国人的舞台,我们原来以为寻找舞台的中心很难,但是,当我们越过了台湾海峡之后,我们就会发现,中国已然站在了世界舞台的正中央。(谁为谁狂写于2008年1月7日晚)

-----------------------------------------------------------------------------

● 2008年评论之二:中央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有一个句子在网络上很盛行,这句话是“中央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有趣的是,同一个句子却被不同的人演绎为两种不同的解读:正面的意义是称赞上面不计较一处得失,而考虑全盘局面,关注整体利益;负面的意义则是用一种阿Q精神得利法的调侃方式批评上面的措施不得当或者缺乏勇气。
大家如果读过我在国观发表近二十个评论,应该明白我的立场,我基本上对于国家目前所采取的一些国家战略是持赞同立场的,有网友说我是枪手可能就是基于这个原因,不过请注意,我所说是赞同指国家这一层面的主要战略,而不是全部,同时也不包括地方政府的一些施政行为。我们都是国家中的普通一员,我们都应该有自己的独立的看法,这种独立的看法应该是建立在国家整体利益角度上的,如果仅仅是因为个人利益受损而攻击使某项制度其实是一种不智的行为,很简单的例子,有的人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而受到惩罚或者将要受到惩罚转而攻击计划生育这样的基本政策就是这样一种行为,当然,如果你是站在国家整体利益角度上认为现有计划生育政策不符合国家长远发展策略需要调整,因此而提出批评则是一种理智的行为了。
同理,对于中央的这盘棋,我也是持正面解读的立场的,我们同样需要站在国家整体利益的立场上进行理解这一盘棋,小民因此提出自己对这一句话的解读:这究竟是一盘什么样的棋?下这盘棋的目的又是什么?上面又是如何在下着?我想通过几个关键词的解读来与国观网友一起讨论这几个问题。
对于小民而言,“中央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可以拆分为六个关键词,包括“中央”、“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小民先就这几个关键词进行一一解读: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棋”。本意的棋可能是象棋,也可能是围棋,当然也可能是军棋或跳棋及一切其它的棋。其实,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之别导致我们可以用两种棋来代表,西方文明类似象棋,象棋是以将死对手为最终目的的,反映出来的是一种你死我活的斗争,是西方弱肉强食、一元化价值观的体现,中华文明则类似围棋,衡量最终输赢的标志并不是谁死谁活,而是谁占的有效地盘(利益)多过对方,由此折射出中华文明含蓄兼容更注重在双方和平相处中获得最大利益的价值观。正是基于以上考虑,小民觉得应该用围棋的观点来分析这盘棋更具代表意义。
由棋的意义引申开来,其实指的是一个相关参与方在博弈的“局”字,相关参与方面对一种局面一种局势,各自应该采取怎样的整体战略与怎样的具体实施策略,这是棋的真正意义所在。我们再用围棋的观点来理解这盘棋,其实这不是一盘有关你死我活的争夺,而是一种话语权争夺,一种主导者的争夺,一种本方应得利益最大化的争夺,这是我对这个棋局的理解。
当我们将这盘棋的对手定义为世界强国的时候,我们在下的这一盘棋就成为一盘极其不公平的棋,不公平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布局阶段不公平,如果这盘棋比作一盘围棋,对方是执黑先行的,我方甚至是被迫让出几子的。中国是大国,底子薄、问题多,屡遭强国掠夺,成全对方的原始积累自己的国力越发孱弱,这就是对起步阶段不公平的诠释;一方面是规则不公平,强势的对方控制着这盘棋的规则,每当我们适应了规则的时候,对方就会改变规则,让我们重新不适应。比如自由贸易曾是强国打击中国的理由,当我们由农业大国一跃成为贸易大国的时候,强国又开始采取种种贸易壁垒抵制中国的自由贸易,并利用知识产权这样的明显不公平的方式继续打击发展中的中国,这就是这盘棋的部分现实,这种现实告诉我们,这不是一盘容易下的棋。
其次,我们来了解“中央”。既然是棋局,就有参加方组成,与围棋、象棋只有两个参与方不同,国家这盘棋里的参与方数量似乎是无法确定下来,比如,我们可以说,国际上的美国、俄罗斯、欧盟、印度、日本、非洲等国家或者地区政治实体都是这盘棋的参与方,也可以说国内的“贫困”、“贪腐”、“官僚主义”、“恐怖主义”、“分裂主义”都是这盘棋的参与方,其实,归根结底,我们还是可以将国家这盘棋的参与方分为两个,一方是我们,一方是对方,对方代表我们不希望的,我们甚至可以将这个对方理解我们的“恶”的一面(民族极端主义、僵化保守的思想体系等),以中华文明之博大,以中华民族之坚强,我们只有一时之对手而没有永恒之对手,更多的时候,我们在与自己下这盘棋,战胜了自身的一些“恶”,我们就可以在这盘棋局一直维持处于赢面的态势。因此,中央在这里并不是一党一派的代表,而必须是整个国家利益代表,中央也就成为代表整个中华民族这一方利益参与这盘棋的执棋者,因此,如果刻意由着个人的好恶而去固化中央的这个词的意义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接着,我们来了解“很大的”。大是形容词,“很大的”则更上一层楼,说明了“棋”的规模,不是一家之小事,甚至也不是一国之某件事,而一国国内诸事以及与诸国之交往的总合。中国的目前情况正符合“很大的”这种情况,国家面积大,人口基数大,经济规模大,社会问题众多,民众诉求多,历史包袱大,与世界各国交往的规模大,随便一件事情,只要放在中国,被十三亿人口一迭加就成为大事,中国与世界各国之交往,因为有台湾之制约,再加之有必须为国内和平与安全之考虑,就增加了处理的复杂性与难度。大国与小国就如同纸上的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圈,内部大小及与外界接触面大小是完全不等量的,大国如果在处理对内对外问题只图一时痛快,就将埋下无数祸端,所以“很大的”也是指“大处着眼”、“大局观”、“大手笔”,当然这种“很大的”并不意味着僵化、虚荣,不意味着而且因大损小,至多是局部战略性退让或搁置。
接着,我们来了解“在下”。很简单,“在下”表明了“棋”的状态,是正在下,而不是准备下或者已经下完,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我们都身处棋局之中,因为这个“在下”,我们往往“当局者迷”,我们往往只从自己的立场出发,特别在意每一个子每一步的得失而不是考虑全局的得失,这种只基于某个细节就判断整盘棋得失的情况就导致了必然的“迷失”、“迷茫”,“在下”虽然只是一种状态,但是,对于一个存在的国家而言,这盘棋并没有第二个状态,不是说到达某个程度时“在下”就不存在了,举个例子,不是说国家成为世界头号强国了,这盘棋就不用下了,围棋在下完所有棋子之后有个数子阶段,而国家这盘棋,是一直“在下”的,我们看不到所有的棋格都落满“棋子”的那一天,因为一直“在下”,执棋者就需要有一直的耐心与谨慎的态度,而身在其中我们也应理解我们所看的每一步每一子其实并非是永远恒定的,今天的退让不代表永远的退让,今天搁置不代表永远的搁置,今天的示弱不代表日后不可能示强,同理,我们应该明白不可能因为今天的逞一时之快就可以永远拐保有这种获得。我们可以举例说明,许多国观网友对于国家在与一些相关邻国的领土争议方面的低调十分不认同,恨不得我们的政府可以对于这些争议发出最强的声音,恨不得我们的军队应该出现在任何有领土争议的地方,但是我们却没有考虑,如果我们真这样做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假如我们与俄罗斯争库页岛与西伯利来,假如我们试图去统一蒙古,假如我们与日本韩国就东海及相关领土争议展开强硬的交涉,假如我们与越南、印尼、非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强硬的争夺南海诸岛,假如我们现在就与印度争夺麦克马洪线以南的地区,假如我们不惜与美国闹翻,也要对台湾采取强硬的军事措施,中国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那肯定是四周烽火连天,我相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能力,我们也许可以获得一些局部的胜利,但是国家的整体利益是受益了,还是受损了呢?我们过于计较一子的得失却失去人全盘的考虑,这才是最令人担心的情况。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盘”。“一盘”说明了棋局的数量,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棋局只有一盘,不是说下完这一盘再接着下另一盘,也不是说许多盘棋在一起下,因为是一盘,就越发要明白整体考虑事情的重要性,不要以为这盘出现了决定性的损失还可以通过其它的棋局来弥补回来,正是因为只有“一盘”需要执棋者“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处处谨慎,将每一步都纳入全盘棋中进行通盘考虑,而不是只计较一步一子的得失,我们必须明白,虽然我们经历了布局阶段的艰难,已经慢慢地获得了一种相对不错的态势,棋到中盘的时候,我们终于有了与对手放手一博的底气,但是我们的弱势地位却并没有根本的变化,体现在棋局上面,我们看过去,处处都是黑黑的一片,是对手在包围我们,是所有的困难在包围我们,我们只有这一盘棋的机会,现在就是一个关键的时候,我们如果取得赢势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护国家的整体利益,如果我们无法取得赢势,就将成为一盘烂棋,那时的中国会怎样,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的时代就将重演。
所以,我们现在应该可以理解为什么国家会在巩固中俄关系、中非关系、中阿关系、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基础上,也在加强或改善中美关系、中欧关系、中日关系、中印关系、中澳关系……当局似乎打算处理好与所有国家及其它所有对立面的关系,只要他们乐于作出我们希望的改变,基于这个原因,并没有因为某此国家与中国存在某些争议而刻意与这些国家保持距离(至于中德与中加关系出现的问题,只能说是它们主动挑畔中国的必然结果),如果你认为这是一种忍字当头以图强大后再算帐的做法那就大错了,这是一种长远的战略,低调不是放弃,搁置也不是放弃,用和平的方式鼓励对话与交流而不是用强势的攻击来实现一蹴而就的改变,这其实是在为我们创造更好的一种“势”。也是基于这个原因,只要对方愿意做出我们希望的改变,我们邀请石原参加北京奥运会,我们同样可以欢迎默克尔三度访华,我们还可以接受陈水扁或李登辉对大陆的访问,没有永恒的朋友,同样也没有永恒的敌人,我们不应该忘记历史,但是不能谨记历史,我们只有跨过历史的包袱才可以创造属于我们新的历史。
在这种以和平发展为主调的时代里,我们国家的最大利益是什么?不是在最短的时间内用强硬的手段谋求所有的争议领土的彻底解决,也不是成为象美国那样四处横行也四处树敌的世界一号强国,首先关注国内的民生与民主,创造条件与世界一起保持和平,让中国融入世界并逐渐改变现有不公平规则,创造一切条件让中国商品、中国投资与中国思想纵横世界为国民赢得最大的利益,先富民后强国,到时我们再来看这盘棋,你认为周边的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承受与一个拥有世界最强经济实力、世界最强的军事力量的国家存在领土争议的后果吗?(谁为谁狂于2008年1月17日下午)

-----------------------------------------------------------------------------

● 谁为谁狂在2005年时写的一篇文章:日本是一个缺乏大国气质的国家

作者说明:这是一篇写于2005年的文章,内容有些偏激,从来没有发布过,不妨发在这个帖子里,有凑数之嫌,也可以从中看到小民当时的一些立场,那就是对日本极度不信任,时过境迁,国际环境在变化,个人的看法也在调整,唯一不变的是,无论喜欢谁,讨厌谁,无论是三十年河东,还是三十年河西,我们都应该更成熟些,更理智些,同时也更务实些。
日本是一个缺乏大国气质的国家,
近期,关于日本,有两则相关联的消息共同出现,一则说日本全力发动外交攻势,想要获得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据说已经获得到了包括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美国以及其它50多个国家的支持;一则说东亚的韩国、朝鲜等国反对日本获得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而短短时间内,在网上网上反对日本获得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的签名已经超过一百万。
两则消息的同时出现,说明了一点,日本迫切想要通过获得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以实现由于二战战败而丧失的政治大国地位,但是日本对于自身侵略历史的认识、与邻国关于问题的争议只能进一步导致邻国的不满,在如此的条件下,日本想要获得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只能说越发困难。
日本的资源现状、民族个性、岛国心态导致了日本永远会是一个缺乏大国气质的国家,日本在历史上强大时从来都是给周边国家造成伤害,在今天日本的种种举动表明:东亚国家对于日本的警戒与不信任完全是合理并且应当的。
让我们看看日本近期所采取的一些举动:
修改教科书,继续美化侵略战争,不但不认真反省昔日的侵略行径给亚洲邻国造成的巨大的伤害,甚至无耻到将两次侵华战争的责任推到中国的身上,如此行为只能激起全体中国人愤慨。虽然修改的教科书的只是日本的一部分学生在使用,但是日本政府的纵容及对于历史的态度则是罪魁祸首。
向俄罗斯提出北方四岛的主权的问题,拒绝了俄罗斯归还两个岛的提议,甚至还准备提出非北方四岛的主权问题,而对于俄罗斯提出邀请日本首相前往莫斯科参加二战六十周年纪念活动的建议,小泉首相居然以国内立法需要及没有专机这样的幼稚理由给予拒绝,这在某一个层面上也说明了日本对于历史的态度。
向韩国挑起独岛的主权归属问题,在韩日邦交四十年这样的时节将两国关系推向紧张,直接激起韩国国民的反日浪潮,甚至有韩国老人为抗议而自杀,直接导致韩国调整对日外交政策,甚至不惜以牺牲经济利益的方式对日本进行抗议,韩日关系完全因为日本的原因走向紧张。
向朝鲜日本则紧抓住被俘日本人事件,将其与六方会谈挂钩,甚至动辄以经济制裁的方式威胁朝鲜,六方会谈未能如期进行,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日本的行为无法让朝鲜回到谈判桌之前。
向中国,日本则是最过份的,日美安保条约的内容使得日本可以介入台海局势,直接干涉中国内政,允许台独先锋李登辉访日,暗暗支持台独势力,妄图阻止中国的统一,甚至直言反对欧洲解除对华武器禁运;春节前后日本采取将钓鱼岛上的灯塔收归国有这样的形式妄图将对钓鱼岛非法占领合法化;日本不但不反省侵华战争的罪恶,反而无理指责中国宣传抗日教育;中国在争议海域之外的地方钻探油气也遭到了日本的无端指责,如此这样的行径完全缺乏一个正常的国家所应有的表现。
可笑的是,日本在离东京一千七百四十公里的琉球岛以南海域,将一块在退潮时才露出水面的岩石称其为岛屿,并在上面修建了灯塔。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这样的岩石并不能称之为岛屿,日本这样做的目的是想扩大自己的专属经济区。日本近来在领土问题上的所作所为,有人将其形容为很久没有找到猎物的饿狼,见到什么就想归为己有。
一个缺乏对于历史的正常认识的国家,一个政治上唯美国马首是瞻的国家,一个与周边邻国处处交恶的国家,有什么资格获得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有什么资格提起维护世界和平的重任?
对于日本的种种劣行,中国应该保持必要的敲打,在日本没有采取足够的措施正视历史,没有取消对台海的不正常关注的前提下,中国应该利用好手中的否决权,在此方面,中国应该做好不惜中日关系倒退的准备,既然日本没有尊重历史,没有尊重自己的邻国,我相信中国也没有必要对这样的无赖国家采取任何宽容的措施,中国应该有这个决心,联合东亚的其它的国家,将日本挡在安理事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之外。
日本为什么在近期会有如此疯狂的举动,与美国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中国的崛起打破了亚洲的实力平衡,为了制约中国,美国需要一个更加强大的日本,同时美国的单边政策在世界范围内遭遇到了越来越多的反对,美国也需要日本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支持自己,因此,日本的扩军备战,四外点火也就成了一种必然。
在此,我还想提醒日本的主子美国,请当心日本,日本的深仇大恨对象不是中国,也不是俄罗斯,而是实施了东京大轰炸,在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的美国,虽然美日同盟现在看似牢不可破,但是日本民族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于历史的态度,他们否认侵华历史就是否认战败历史,但是美国却是这一段历史上最无法忽略的国家,如果日本无法从根本上对历史进行正确的认识,进行正确的清算,在日本的战后人群主导政治之后,以日本如此对侵略战争的态度,美国如此纵容日本扩充军备,有一朝一日放虎归山,极有可能让日本成为一次大战之后德国。
目前的日本极有些像一战后的德国,对于上次战争的失败不是更多反省,而是充满仇恨,整个社会的态度在日本政府的引导与放纵下已经到了一种不知道何为耻辱的地步,因此,在这样的情形下,会不会出现第二个珍珠港事件,不得而知。
如此一个肤浅的、缺乏大国气质、不愿意承担责任的日本想要成为政治大国,想要成为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这至少是亚洲深受日本侵略之苦的国家与人民所不能接受的,日本要想成为政治大国,请加强日本自身的努力,用实际行动来赢得国际社会和亚洲国家的信任,为自己成为政治大国创造外部条件,如果不能,请日本安心地呆在美国的翅膀下面,不要乱动,不要成为东亚公敌。(谁为谁狂于2005-3-28)

-----------------------------------------------------------------------------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