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每日一字】寒: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2018-10-23 17:43 生活·感悟  ⁄ 共 1385字 暂无评论
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两个节气分别叫“小寒”、“大寒”,这也是一年中最冷的两个节气。民间有谚语说:“小寒大寒,冷成一团”,的确,小寒一到,就意味着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将进入“天寒地冻”模式。可以说,“寒”、“冷”、“冰”、“冻”这四个字,几乎构成了冬天的全部。那么,古人为什么偏偏选择“寒”字来命名节气? 寒字最早出现在金文中。这是一个会意字,上面是一个象征房屋的“宀”,屋子里面有一个明显的人形,在这个人下有脚(止),脚下有两...
阅读全文

【每日一字】分:分分合合 悲悲喜喜

2018-10-22 17:41 生活·感悟  ⁄ 共 1446字 暂无评论
“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三国演义》开篇的一句话。分与合,我们常常相对使用,这里分表示“分开”的意思。那么古人怎样通过字形的构造来体现“分开”这样的含义呢?我们可以从分的字形中找答案。 分的甲骨文字形和今天的简体字十分形似。这是一个会意字,中间是一把刀,把上面的“八”分开成为两半。所以分字从八,从刀。“八”在古汉语中本身就有着背离、分别的意思,再加上一把“刀”,加深了把物体从中剖开,使得它...
阅读全文

安生:如何看待逆向民族主义

2018-10-21 20:55 战略·谋略  ⁄ 共 1497字 暂无评论
——不是把外国人当畜生看待,就是把他们当圣人看待。 我不知道这话的原文出在哪里,是《热风》吗?我没有印象了。如果我记错了,欢迎指正。(有朋友指正,确实是《热风》。多谢。) 也不知道鲁迅先生是否说过这话,是不是有人盗用鲁迅先生的名义说过这些话。 但是确实很形象。 不是歧视,就是跪拜,这就是逆向民族主义。 歧视,看待外国人,认为尔乃蛮夷,彻底看不起,便是有人指出外国值得学习、借鉴、引以为戒的经验教训,也一...
阅读全文

面试和工作中的map

2018-10-20 12:19 工业·编程  ⁄ 共 3595字 暂无评论
map是C++ STL中的关联容器,存储的是键值对(key-value),可以通过key快速索引到value。map容器中的数据是自动排序的,其排序方式是严格的弱排序(stick weak ordering),即在判断Key1和Key2的大小时,使用“<”而不是“<=”。map 使用二叉搜索树实现,STL map的底层实现是红黑树。 map有几个值得注意的地方:map的赋值运算是深拷贝,即调用map_a = map_b后,map_a中的元素拥有独立的内存空间。map的[]运算比较有意思,当元...
阅读全文

【每日一字】回:向前走 回头看

2018-10-19 17:38 生活·感悟  ⁄ 共 1442字 暂无评论
在小说《孔乙己》里,穷困潦倒的主人公孔乙己曾经炫耀自己知道“回”字的四种写法,并以此来标榜自己的学识。其实常见的回字主要有三种写法,即:回、囘、囬,第四种写法 非常生僻,而孔乙己却偏偏以此为本领,显然是学无所用,显示出了他的可悲。这一个片段,也成为了鲁迅先生刻画孔乙己迂腐形象的神来之笔。 回字是个象形字,甲骨文 像流水旋转的形状。金文 仍然是水的旋转之形,只是与甲骨文旋转的方向相反。到了小篆 ,和今天...
阅读全文

安生:AI与多数人的未来

2018-10-18 20:47 控制·综述  ⁄ 共 2204字 暂无评论
蒸汽机的时代,人在体力方面已经让位给机器了。人工智能的时代,人类在脑力方面的许多工作也将由机器承担。 能归结出回归方程的,有监督学习。 有大量数据的,有非监督学习。 依靠经验熟能生巧的,有强化学习。 什么都说不清楚的,但是有相对清晰任务边界的,有深化学习。 80%的现有的人类工作岗位,都是相对低端的简单、枯燥、重复性的智力劳动,都能被机器取代。甚至一些高级劳动,都可能由机器承担其中的绝大部分甚至完全由...
阅读全文

【每日一字】写:写我平生心

2018-10-18 06:23 生活·感悟  ⁄ 共 1386字 暂无评论
今天来看,写这个字上方是“冖”,不过最开始并非如此。无论是春秋战国文字还是小篆,写都是从宀舃( xì)声,舃好像鸟的形状。现在我们所见的写,是对古代寫的草书的楷化,最上面的一点在古代的草书中就经常被省略。写从宀,这与其本义有着重要的联系。宀代表着房屋,古人将某物从他处移置到这,放置在屋下,就是写。所以《说文解字》言“置物也”,本义就是移置、放置。 本义虽然现在多不用,但在古文之中仍可见一二。《礼记·曲...
阅读全文

【每日一字】雁:云中谁寄锦书来?

2018-10-17 17:37 生活·感悟  ⁄ 共 1553字 暂无评论
“秋天来了,天气凉了,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曾经出现在小学语文课本里的这段文字,让很多人有了对大雁的初步印象。雁与燕同属候鸟,又因同音而给人以相似之感,尤其是我们在默写古诗词时,常常会将这两个字混淆。比如,将“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新燕”写成“新雁”,将“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中的“衡阳雁去”写成“衡阳燕去”,等等。而要正确区分这两个字,就必须了解诗...
阅读全文

安生:茴香豆、选择题、驴得水与有钱人的娱乐

2018-10-16 20:45 生活·感悟  ⁄ 共 1515字 暂无评论
分析一条知识,到底给我们多少信息熵,是很有意思的。 比如,茴香豆的回字有四种写法,这条知识绝对是有信息的。但是,这条知识包含的信息,究竟有多大价值? 人类的认知过程,是一个总已知到未知,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再次探索未知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知道茴香豆的回字有四种写法,比一般人多知道一种写法,相比不知道这种写法,对认知结果,能产生多大的影响?对我们减少对世界认知的不确定性,有多大帮助? 可想而知。 不...
阅读全文

【每日一字】燕:似曾相识燕归来

2018-10-16 17:35 生活·感悟  ⁄ 共 1398字 暂无评论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这首儿歌我们从小就在唱。但是很多人有这样一个疑问:我们所见到的燕都是黑白的,哪有花衣服?其实,儿歌里唱的没错,燕子的色彩还是很丰富的:前额和下颔羽毛为栗红色,躯干是墨蓝色,胸前有一圈蓝色胸带,整体在阳光下有金属光泽。只是因为平时飞行迅速,即便降落也只是在树枝等高处,不方便观察,才在视觉效果上被误会成黑背白腹。 燕的甲骨文字形如上,这是个典型的象形字,字形就很像一...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