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感悟 > 正文

【每日一字】咸:咸字不"咸"

2019-04-10 16:14 生活·感悟 ⁄ 共 1814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一说到“咸”字,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咸这种味道。这也难怪,日常口语中凡是带有“咸”字的,如咸淡、咸菜、咸津津等词语,都与咸味有关。殊不知,咸字在刚被造出来时,没有一点“咸”味。

咸的甲骨文字形由两个部件构成,右边是一件兵器,像一把带柄的斧头,斧柄很长,斧头很大,这种兵器叫戌;左下方字形一般认为是口。这一字形本义表示什么,直到现在仍然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它表示用斧砍了人,因此,其本义应该是“杀”,这在一些古书里面也能够找到例证。如《周书·君奭》中有“咸刘厥敌”,《逸周书》及《汉书·律历志》中都有“咸刘商纣王”之语,这里的咸、刘都是杀的意思。也有学者把这个字形理解为人拿着兵器,表示全民皆兵。

从甲骨文、金文、小篆一直到现在,咸的字形结构都没有多大变化,只是稍微移动了一下“口”的位置。虽然字的结构没变,字义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本义衍生出了“全部、普遍、都”的意思。《说文解字》说:“咸,皆也。悉也。从口,从戌。戌,悉也。” 这一义项在古代曾经大量使用。比如《尚书》中就有“旧染污俗,咸与惟新”的说法,就是说那些过去沾染上恶习的人,都要允许他们改过自新。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写道:“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这里使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是说年轻的、年长的贤能者都来了。

说到“咸”字,不得不提到一个地方――咸阳。古代把山之南、水之北称为阳,咸阳由于位于九嵕山之南、渭河之北,山水俱阳,故称咸阳。这里的“咸”也是“都”的意思。还有湖北的咸宁,在唐代宗的时候,叫永安镇,意为永远安宁,但是到了宋真宗的时候,为避宋太祖赵匡胤永安陵讳,就取了《周易》中的“万国咸宁”,改为咸宁县,同样寄托了“普天之下全都安宁”的寓意。鲁迅笔下经常提到一个酒店,叫咸亨酒店,咸就是全、都,亨就是通、顺,咸亨就是万事顺利。

那么原本用来表示咸味这一义项的是什么字呢?它是从鹵(卤)、咸声的鹹。《说文解字》将不带鹵的咸归入口部,而将鹹归入鹵部,可见许慎已经把两个字区分得清清楚楚。金文的鹵就像一个容器里头有盐的样子。从卤水或海水中提取盐是古人较早掌握的技能,古人通过熬煮卤水,让盐从水中析出,就能得到盐了,所以有“天生曰卤,人生曰盐”的说法。甲骨文中盐和鹹字,都有一个表意的“鹵”作为构字部件,可以看出盐与鹹之间的密切关系。汉字简化的时候,因为鹹的笔画太多,为了便于普及,用同音的笔画较少的咸代替了笔画较多的鹹,就形成了如今的多义字“咸”字了。

在日常饮食中,咸味是最基本的味觉特征。俗语说“一咸遮百味”,咸虽然普通,却是五味之首。“吃尽百味还点盐,穿尽绫罗不如棉”,几乎任何一道菜里都不能缺少“咸”的身影。日常生活中说到“咸”,想到最多的就是盐,不过古代可并非如此。如果时光倒流,让一位今天的美食家回到春秋时期去参加一场贵族的宴会,估计他会洋相百出——那时的宴会上,几乎所有的肉食都不是靠盐来获得咸味,根据礼制,每一种肉食都配有不同的酱,客人必须按照规矩,吃什么肉就蘸什么酱。所以,有经验的人只要看到餐桌上有什么酱,就知道今天能吃到哪些肉。除了各式各样的酱外,腌制食品也是中国人喜爱的咸味美食之一。腌制食品具体起源于何时还不太清楚,但咸鱼的历史却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孔子家语》中载:“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这里的鲍鱼和今天我们所说的鲍鱼不同,张舜徽先生在《说文解字约注》一书中说:“古人所谓鲍鱼,即今俗所称腌鱼。腌鱼之法,用盐不宜少,少则易臭……”卖腌鱼咸鱼的店铺叫鲍鱼之肆,因为腥臭难忍,常被用来比喻小人集聚的地方。这里孔子借芝兰之室与鲍鱼之肆的对比,说明了环境对一个人的巨大影响。

咸亦是人生百味之一。从人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泪水就相伴而来,从那时起,我们就知道了世上有一种滋味叫作咸,它仿佛见证了我们生命中所有难忘的时刻。咸,是炎炎烈日下辛勤付出的汗水,只愿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咸,是阳光下拍打岸边礁石的海浪,“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如大海,豁达包容才能终成大器;咸,是过年时吃到的腊肉腊鱼,腊味飘香, 那是童年里最美好的味道,是出门在外时最挂念的家的味道,更是父母最无声而伟大的爱的味道……

我们常会觉得日常的生活有些“不咸不淡”,总好像欠缺了点刺激和惊喜。殊不知,能把不咸不淡的生活过得充实而精彩,也是一种智慧——人生本如此,咸淡皆有味。

来源:微信公众号“zyjwjcbwz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