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感悟 > 正文

【每日一字】本: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2017-07-18 21:59 生活·感悟 ⁄ 共 1228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本”是我们生活中的常用字:我们常说某种药“治标不治本”,做事不要“本末倒置”,做人不能“忘本”……这里的“本”到底指什么呢?

本是个指事字。古人造字时用“木”字的象形来表示植物,然后在“木”的基础上标示出不同位置来表达不同意思。《说文解字》中说:“本,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用一短横作为指事符号标示在根部,表示树木伸下土壤的部分,这就是“本”的本义。如《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想要树木生长得高大茂盛,就必须稳固它的树根,《国语》中有:“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砍树如果不是从根部砍,它就必定复活。

“本”由本义“树根”引申出来的其他义项,无不源于农耕文明时期人们对农作物深厚的感情。他们认为植物的根部代表一切生命的起源,所以“本”自然有了本源、初始的意思,被用来指称人们心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东西。在农业社会,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自然被称为“本”,如《荀子·天论》中说:“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加强农业生产,注意积累和储存粮食,就算是上天也不能使人贫困。本的另一个义项——量词“本”同样与植物有关。现在我们多用“本”来形容书籍,如一本书,但最早它是用来形容植物的,《齐民要术》中有:“百本薤,五十本葱”,《红楼梦》在描写宝玉的住所时有:“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着数本芭蕉”。

《大学》中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对自然的敬畏,让古人特别强调要重视事物的本末关系。“有其本,必有其末。未闻有本盛而末不茂者”,本盛才能末茂,抓住根本,依事物发展规律循序渐进,方能成功。于是,人们开始思考,什么是自然万物之本?什么是生命之本?什么是社会之本?什么是国家之本?弄清楚这些问题,就可以“本立而道生”,否则,就可能本末倒置,事倍功半,甚至功败垂成。思考之后,他们有了答案:“为学之道,必本于思”,“立身有义矣,而孝为本”,“尚贤者,政之本也”,“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而最终,孟子告诉我们,“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一切之本都落在每一个人身上。

对于一个人来说,什么是本?王阳明说:身之主宰便是心,龚自珍说: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本”在人心,一切的奋斗背后都是心性的磨练,所有的考验最终是为了明心见性。“寸心”虽小,却是每个人自身的主宰,是我们心中的标准和尺度,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状态。“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一草一木都有本心,不会为了美人的折取而刻意为之,春来草自青,秋至叶飘零,自然地绿,自由地红,自在地落。人亦如草木,倘若能经常想想“人之初”、“人之本”,经常在内心进行“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拷问,才能有敬畏、有自律、有定力,贫贱富贵不动其志,死生祸福不变其守,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天地之间,万物虽品类万殊,但皆有其本性。树高千尺不忘根,为人处事亦当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不违本心。

来源:微信公众号“zyjwjcbwz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