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感悟 > 正文

【每日一字】父: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

2017-08-30 22:43 生活·感悟 ⁄ 共 1245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朱自清在《背影》中这样描写父亲为自己买橘子的场景:“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通过朴素真切的语言,展示了父亲的爱子之心,也表达了儿子对父亲的感念之情。

上古社会,“父”是一个部落之主、家族之长,是最有权威的人。甲骨文里的“父”就写成是一个人手里拿着一柄石斧。在那个时代,石斧对外可用于御敌防守,保卫氏族安全,对内则是权威的象征。持有石斧的人就是勇敢、威严的,就是“父”。《说文解字》解释父字为“矩也。家长率教者”,就是说父是家中立规矩的人,是一家之长,是子女思想行为的率先垂范者和培养教育者。后来,父由本义又引申为对老年男子的尊称,比如姜太公被周武王尊称为“尚父”,范增被项羽尊称为“亚父”,家族中的男性长辈被称为祖父、伯父、舅父等。

生活中,我们常将父、亲二字连用。《礼记》中说“亲,父母也”,《说文解字》中解释“亲”为“至也”,亲表示感情深厚到极致。在“父亲”二字中,父表达了对父亲威严的尊敬,亲则包含着父亲与子女间割不断的亲情。关于父爱,明代王广洋曾以“虎为百兽尊,罔敢触其怒。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喻之,老虎虽为百兽之王,对孩子却依然温情脉脉,每走一步就要回头看一眼;“觅句知新律,摊书解满床。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假日从时饮,明年共我长”,作为已经闻名四方的诗人,杜甫看到儿子学习作诗,内心无比欣慰喜悦,兴奋之余,叮嘱他学习要专心,要持之以恒;“三节还乡兮挂锦衣,碧天朗朗兮爱日晖。功成道上兮列旌旗,父老远来兮相追随”,正如钱镠在诗中所说,父亲最幸福开怀的时候,就是孩子长大成人、有所成就时。与母爱的温柔细腻相比,父爱是静水流深,含蓄而深沉。

由父之古字形可以看出,“父”字蕴含了对父亲的个人道德与其应当担起的家庭责任的要求。古代社会中,父亲是绝对的一家之主,代表了规矩和权威,而这同时意味着他对家庭负有绝对的责任。《三字经》中说“养不教,父之过”,父母生养子女,却不严格教育,就是没有尽到为父之责。《说文解字》中把“矩”作为“父”的第一要务,这说明为父之人自己要首先懂规矩、守规矩;其次是为家庭树规矩、立规矩;同时还要培养教育所有家庭成员按规矩办事,形成良好的家庭秩序。因此在古代,父亲常常会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为目的为子女书写家训。从最早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到韩愈在儿子韩昶将入城南学堂读书时谆谆教导他“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到曾国藩家书中的“家勤则兴,人勤则俭,永不贫贱”,每一篇家训、家规、家书,都是看似严肃深沉的父亲,给子女最博大深厚的爱。

自远古时期起,一个“父”字就意味着爱、使命与责任,时至今日都不曾改变。今天“父”的字形中再也不见当初举石斧以表权威的形象,因为父亲在我们心中的权威,并不来源于那一柄石斧,而是他是我们人生的榜样。

来源:微信公众号“zyjwjcbwz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