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有三个读音,读作qiáng的时候,可以表示强大、强壮、强有力;读作qiǎng的时候,可以表示勉强、牵强;读作jiàng的时候,则可以表示倔强、强嘴。
强是一个形声字,在战国时期,秦简和楚简中的强有着不同的写法,《说文解字》收录的小篆字形则从虫弘声,而其收录的籀文,则显示强从䖵从彊,下面是两只虫,上面是彊,彊与强同音,这应当是强字的繁体异构。秦代以后,因为声符弘的不同写法,强字分化出两种写法,一种从弓从厶从虫,即強,一种从弓从口从虫,即强。现在我们多以强为规范字,強则被作为异体字,比较少见。
《说文解字》解释强,是“蚚也”。蚚是什么?就是大米里有时候会出现的那种小黑虫。今天的我们的确很难想象强与这个米虫的联系了,但如果追溯本源,很有可能米中小黑虫就是强的本义。不过这一意义很少用到,强还是主要被借用为彊弱之彊,彊是什么?是指弓很有力,引申就可以表示强壮、强硬等等意思。当强被用作彊的次数多了,强就逐渐取代了彊,于是彊原本所拥有的字音字义,都为强所继承,而彊这个字就逐渐隐没在历史长河中了。
所以强所有其他意义的生发,都来自“弓有力”这一点。弓是古老的武器,曾一度被列为兵器之首,它由富有弹性的弓臂和柔韧的弓弦构成,当人们把拉弦张弓过程中积聚的力量在瞬间释放时,就可以将扣在弓弦上的箭射向远处的目标。所谓的“六艺”之一射,便是由弓承担的一种技艺,可见古人对其的看重,民间生子,也会在门口挂一张弓,期待着男孩长大之后能够孔武有力,能弓善射。弯弓射大雕,这可不是一般人都能做到的,历史中善射之人,往往武力高强,吕布射箭是“弓开如秋月行天,箭去似流星落地”。所以由这样一种武器的有力生发,我们也就能理解强的强健强壮强有力了。
中国人还是很喜欢强这个字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应当自己努力向上,永不停息。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古人认为人应当效法天道,自然的运行既然是刚健有为的,那么人也应当是自强不息、生生不息的。自强不息四个字,自古以来就被列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精神力量,也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精神动力,更是中华民族拼搏进取、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力量源泉。
我们总是说中华文化灿烂辉煌,绵延五千年直到如今,可是在这几千年的灿烂辉煌背后,又经历过多少次的失败与挣扎,经历过多少次的重新起航与再接再厉?从最初一步一步走到如今,要凝聚多少的心血,要经历多少的岁月,才能走出一条跟随历史的脚步一起向前迈进的道路?今天,我们看来似乎理所当然,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就是如此吗。可是只要我们去想一想,去翻一翻那些厚重的历史书籍,就会忍不住为这伟大的人文精神、为这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为这永远自强不息的民族所感动。
千年之前老子就说:“自胜者强”,战胜自己的是强者。有的时候人们常常会想,强者是天赋使然。可是,真正的强者,是靠着天赋成长然后轻易登顶的吗?天赋或许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日复一日重复的枯燥训练,是年复一年撕裂又愈合的深深创伤,是在岁月里磨炼在长河中冲刷出来的。付出多少努力,才会有多少回报,你努力的克服的战胜的,都将成为你身上亮丽的徽章,而你无视的敷衍的落败的,将会在未来一一暴露。
诗里说: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不止男儿当自强,女儿亦然。天下儿女皆当自强。
来源:微信公众号“zyjwjcbw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