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味杂陈,但有一种味道最美——甜。它总是美好的代名词,一想到,就让人嘴角微微弯起。
甜的小篆字形如上,左边是甘,右边是舌。首先来说甜中的甘。“甘”字的甲骨文字形是在口中加了一短横,表示嘴巴里面含了东西。有东西吃自然是好的,所以《说文解字》说:“甘,美也。”美就是美好。段玉裁注释说:“甘为五味之一,而五味之可口皆曰甘。”甘的本义就是食物的味道很美好,《尚书》说,“稼穑作甘”,也就是说甘味从各种粮食中来。甘加上表示舌头的“舌”,合到一块就成了甜。《说文解字》说:“甜,美也”,甜和甘一样,也是美味的意思。所以直到现在,广东一些地区都把菜肴味道的鲜美称作“甜”。例如:“呢(这个)汤好甜啊!”不明情况的外地人听了准以为汤里放了糖,其实这是指汤的味道鲜美。那么甜、甘为什么后来从表示美味缩小到专指甜味呢?或许是因为人类对甜味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偏爱,相对于酸、苦、辣等其他味道来说,甜的接受度最高、接受范围最广,也是最容易给人带来幸福感的。
的确,甜,实在是一种美好的滋味。白朴在《天净沙·夏》里写到:“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雨过天晴,雨后的瓜都显得更甜了。炎炎夏日里的一口冰镇西瓜,沁心的甜凉简直可以盖过炎热的酷暑。还有严冬里一盅甘甜的米酒,一杯下肚温暖沁人心脾;疲惫劳碌时的一块巧克力,一口便能让人充满能量……
在曾经人们还在以脚步丈量版图的时候,交通工具的落后局限了人们对外面世界的认识,中国各地区饮食上的习惯口味被简单概括为:“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这虽是笼统的说法,但嗜甜确实是江南菜在人们心中留下的一个深刻印象。在苏州、无锡等地区,人们仿佛做什么菜都会放点糖,就连饭店里的炒青菜和豆腐干,在北方人吃起来都是甜的。江南之外,广东的甜食亦是全国有名,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当属大街小巷遍布的各类糖水店。“世界糖水在中国,中国糖水在广东。”吃糖水,是广东人的甜蜜日常。无论是小时候一碗带陈皮香的绿豆沙,还是长大后一碗温暖的芝麻糊,在外生活的广东人,不管离家多久,只要回家喝上一碗糖水,那甜润的滋味就会温柔地提醒着——嗯,到家了。
甜本指一种美好的食物的味道,后来这种味道逐渐通感成为一种心理上的感受,用以形容美好的体验:甜蜜的爱情、甜美的笑容、香甜的生活。凡是美好的事物,似乎都是甜的——“一枕余甜昏又晓,凭谁拨转通天窍”,汤显祖笔下,甜是静谧夜里的一场美梦;“诗中有味甜如蜜,佳处一哦三鼓腹”,陈与义笔下,即便饿着肚子,只要得到一首好诗,就是甜的;“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笔下,甜,是爱、是感恩、是奉献;“人生几何春已夏,不放香醪如蜜甜”,杜甫笔下,春去夏来不管人生多少时日,喝上美酒,生活就如蜜甜……甜是开心、是幸福,亲人的温暖、朋友的关爱、爱人的陪伴是甜的,获得帮助后的一句“谢谢”是甜的,甚至陌生人投来的一个笑容,也是甜的……人间最甜美的滋味,只有用心才能调味,只有用心才能体会其真醇。
人们都爱甜,但是有些甜的滋味并不能轻易尝到——须得“苦尽”,方能“甘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想要闻到梅花的芬芳,需要经历严冬的苦寒;“一生忧患如山重,此日安闲抵蜜甜”,想要享受人生的闲适,必须跨过如山重的忧患与坎坷。只有尝过酸、苦、辣的滋味,才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甜。
来源:微信公众号“zyjwjcbw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