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感悟 > 正文

【每日一字】目:一寸秋波,千斛明珠觉未多

2018-05-08 19:23 生活·感悟 ⁄ 共 1913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隋唐时期,北周定州总管窦毅的女儿聪慧刚毅、风华绝代,是女中豪杰。为了帮女儿觅得佳偶,窦毅出榜招婿,条件是文武双全,以能射中自己画于屏风上的孔雀眼睛为标准。角逐之下,满城王公贵胄纷纷落选。这时,青年李渊到窦府,连发两箭分别射中孔雀两眼,窦毅便将女儿嫁予李渊。后来,李渊推翻了隋朝的统治,建立了唐朝,成为唐高祖。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目的”一词由此而来:“目”表示眼睛,“的”表示箭靶子,“目的”即表示把孔雀的眼睛当靶子,引申为今天的“目标”之义。

甲骨文的目是一个象形字,像一个大大的眼睛,中间的圆圈表示瞳孔。金文的目字线条变得更流畅、柔美了,眼睛的样子更加神似。到了小篆,把眼睛竖了起来,把眼珠抽象为两横,趋于形象化了。目的本义就是眼睛。说文解字说:“目,人眼,象形。”目和眼是同义词,眼是后起字,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逐渐多起来。此外,古人还常常用眸、秋波等词来指代眼睛。由本义,目还引申出目光、视线的意思,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告诉我们要想在某一个问题上取得突破,就要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审视它,要想取得一定的成功,就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目”的字形简单,但表达的意思却并不简单。晏几道说:“一寸秋波,千斛明珠觉未多。”从古至今,对美人的追慕总是围绕着眉目,最俘获人心、最穿越时光的美,往往是眼睛。就好像,曹植在描写自己心中的洛水女神时,写道“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一个叙说不尽的眼神,能传唱千年岁月,重复千载笔墨;就好像,李延年向汉武帝推荐自己的小妹李夫人时这样唱道:“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一个横波流转的眼神,能醉倒一座城池,缴械一片山河;就好像,白居易写杨贵妃是“回眸一笑百媚生”,不需要全盘描绘她的五官相貌,一个回眸,就写出了她秒杀“六宫粉黛无颜色”的美艳绝伦……

判断一个人的性格,也常常通过眉目,因为眼为心灵之窗,是不会说谎的。《红楼梦》中写林黛玉,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薛宝钗呢?是“眼如水杏”。泼辣厉害如王熙凤,是“一双丹凤三角眼”。从三人的眼中就足以看出性格的差别:黛玉高洁出世,超凡脱俗,只遵从心意,不与世苟同;宝钗积极入世,努力进取,遵从礼仪,拥护主流;而王熙凤则是精明强干、痛快起落、凌厉辣手。

除表示眼睛外,目还引申出目标之义。正确目标的设定,是一切成功的有力起点、是一路进发的重要开端。所以中国文化对人的教育,十分看重目标,儒家经典《大学》里就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止”是目标,有了目标的确定,才有志向的坚定,才有内心的明静,才有处身的安定,才有思虑的周祥,才有成绩的获得。而对目标是否认真、对理想是否坚定、对未知是否勇敢、对道路是否坚持,这就是成功与失败的区别,是卓越与平庸的分野。

人生中,不畏艰辛的坚持,往往源于对目标的忠诚;无怨无悔的忠诚,往往源于对理想的热爱;高度自觉的热爱,往往源于对道路的认同。古人对于目标达成的过程,曾经有过这样一段诗意的描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淑女是君子的“好逑”,这是一位爱慕淑女的君子,因美好向往而萌发出的目标愿景。接下来诗里大段都是在描述君子求慕淑女的过程:“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追寻心中的美好目标,这过程是辛苦而焦灼的,要体尝“寤寐求之”的相思之苦、要饱经“求之不得”的失败打击、要经过“琴瑟友之”的不懈努力。而这种种艰辛过后,才终于修得正果、美梦成真,就是最后一句所描绘的:“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钟鼓乐之”,这是对求得淑女、举行婚礼的描述。钟鼓和鸣,礼乐齐欣,心愿得偿告慰了“爱深沉”时的目标憧憬和“求不得”时的过程坚守。

当然,人生只要有所追求,就说明当下境况与心中目标是存在距离的。无论追求的目标对象是人、是物、是理想、是事业、还是爱情,不管最终结果如何,都应抱以无怨无悔、无忧无惧的心态,以最好的可能为目标,以最坏的结果为前提。而后,幸,亦乐;不幸,亦乐。可以说,人的成熟一定需要承担得起两份艰难:一是对目标一旦认定,就决然去“求”,而不总是畏首畏尾、患得患失;二是一旦失败,就坦然接受“求不得”的结果而不总在自怨自艾、悔不当初。因为,有了充满动力的理想目标、有了拼搏奋进的充实过程,那么,结果是否如预期一般完美,似乎也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向着万丈光芒目标进发的这一路体验与一路收获,就已经让人生的每一天都没有虚度、没有浪费。

来源:微信公众号“zyjwjcbwz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